下载此文档

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doc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浅谈中学音乐课学生的兴趣激发杨柳现行教育体制下,很多人都认为音乐课是“小三门”中的学科,不予重视。但笔者认为音乐作为一门艺术课程,可以陶冶精神,丰富情感,使学生的智商、情商都得到全面发展。因此,音乐课程应当受到足够的重视。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怎样才能让学生对音乐课产生兴趣并继续保持这种兴趣呢?个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充分了解学生心理特点,点题诱趣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效率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正如莎士比亚所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课堂上学生能否集中注意力,专心听教师讲课,关键在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需要音乐教师了解学生的音乐学习心理特点,并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习心理特征安排音乐教学内容。以中学为例,由于中学生个性心理的发展,他们已逐渐不满足那些单纯写实性(描写动物、植物)、拟人性的音乐作品,而逐渐转向以个人喜好(好听、过瘾、有意思)为标准的音乐审美,加上他们对教材内容、教师的教学过程、教学方式不满足,相当多的中学生已越来越表现出对通俗歌曲、流行音乐的热衷与偏爱,甚至达到疯狂的痴迷程度。因此,在上课中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主体思维的年龄段特征,不要求局限在教材规定的范围,而更注意捕捉当前的流行话题,学生关心的焦点问题,选取一些符合中学生生活经验及欣赏情趣的内容进行辅助教学。二、有效运用多媒体教学,欣赏引趣音乐作为听觉的艺术,是人类最具感染力的艺术之一,也是人们情感表现和交流的重要形式。它通过声音来传达信息和交流情感,来塑造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深刻、细腻、准确地表达人们瞬息万变的思想情感。这需要欣赏者既具有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同时又要有丰富的想象力,由于中学生自身的音乐基础较差,完全靠听来理解音乐作品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选材时选择一些现场演唱、演奏音画俱佳的视频音响资料,如宋祖英《维也纳金色大厅独唱音乐会》、吕思清现场版的《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等来协助学生理解、欣赏音乐,使本来就魅力无穷的音乐课,更加直观、形象和生动。又如在欣赏《黄河大合唱》时,演示《黄河》钢琴协奏曲现场与音乐画面相结合的视频音响资料,让学生从视频上看到钢琴家精湛的演奏技巧而惊叹的同时,又能通过音乐的画面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如: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中船夫与惊涛骇浪搏斗的画面和现场演奏同步出现,学生在看到音乐画面时不仅马上就理解了这段音乐所表现的内容,还充分调动了学习兴趣。当然在选择视频音响资料时应注意避免本末倒置、喧宾夺主的现象发生。三、始终贯穿情感教育,用“心”提趣夏丐尊曾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如果教师缺少对教学对象的热爱之情,是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音乐教师与学生平时接触不多,一周内仅有一、二课时的课堂交流时间,在上课中一定要努力创设平等、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如带着微笑走向课堂;提问时充满对学生的信任和成功的期待;当学生答错或唱错时做到耐心指教、给予帮助和鼓励;充分利用课前和课后的时间,了解掌握学生平时接触的音乐作品,帮助他们进行审美分析和评价,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审美趋

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kunpengchaoyue
  • 文件大小23 KB
  • 时间2019-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