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说课稿篇一: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说课稿一、说教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新课标人教版高一思想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第三单元第五课第二框安排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完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这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本框题是第五课的落脚点,是对上一框《人民代表大会:国家的权力机关》的承接与深化。学习和了解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助于学生更深一步地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二、说教学重难点(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适合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政体是政治学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居于极为重要的地位,其他政治制度均是由它创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直接体现着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没有它,人民民主专政就无法实现;也体现着我国社会政治生活的全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关键之一就是要巩固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因此,这是教学的一个重点问题。(2)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是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原则既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由于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较弱,对民主集中制的含义和具体表现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这是教学的一个难点问题。三、说学生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相关知识,高一学生在初中就已经接触过一些粗浅的内容,在日常生活中也从电视新闻报道中看过有关人大的报道,这就为学习本课知识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另外,从高一学生心理特点来看,现在的高中生思想活跃,知识面广泛,有很多特长,关心国家大事,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对于本课的热点问题,将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四、说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相关内容,联系高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基础知识以及认知、理解和接受能力,确定了本框题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国体与政体及其相互关系;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决定因素及其基本内容;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及民主集中制原则。(2)能力目标提高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政治现象的能力,分析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适合我国国情,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同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初步树立公民要为完善和巩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努力的观念。五、说教法、学法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导演”的角色,给予学生指导,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2)角色体验法。即通过情景表演,再现重、难点内容,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满足学生好动、渴望表现自我的心理需求,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 (1)合作学习法。即学生之间互动、合作,共同尝试解决问题。(2)自我探究法。即学生要主动探究、讨论,交流对知识的理解,这也是贯彻学生主体性原则的体现。六、说教学设计环节一:创设情景激学导思播放新闻联播:20XX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的视频。【设计意图】通过这个视频引导学生认识到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初步感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教师利用这个视频导入新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告诉学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是本节课要和同学们共同研讨的话题。【设计意图】通过这项活动复习巩固上一框题知识,引导学生走出学习误区并为本框题人大制度的学习打下基础。环节三:情景分析合作探究要求学生快速阅读教材P59第3段至P60第1段,了解民主集中制原则的相关内容。然后结合材料,学生分组进行谈论探究。探究一视频一:校园小记者采访兰山区人大代表郑老师视频二:原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凯因重大违纪问题被终止代表资格问题:谈谈在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上,怎样体现了民主与集中的统一? 探究二视频一: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名,表决中央国家机关领导人。视频二: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听取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问题:谈谈在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怎样体现了民主与集中的统一? 探究三多媒体显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原文规定问题:谈谈在中央与地方国家机构关系上如何体现了民主与集中的统一?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学生的交流讨论,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合作学习探究与理论思维能力。环节四:模拟演练问题探究安排一位同学扮演新闻会客厅的主持人,另外安排4位同学,分别表演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市人民政府市长、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由主持人与这几位表演的同学进行访谈。相关问题: (1)人大代表与人民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对于违反人民意志和利益或者不称职的代表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说课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