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关于蛀牙的调查报告.docx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1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关于蛀牙的调查报告篇一:关于龋齿的研究报告关于龋齿的研究报告一、问题的提出我们班同学好些都有小黑牙。大人说是龋齿。什么是龋齿呢?龋齿是怎么形成的?都有哪些危害?该怎么预防?带着这些问题,我进行了调查。二、调查方法 1、网络调查。 2、查阅健康书籍报刊 3、与大人交流。四、结论 1、龋齿的形成:龋齿是由于口腔内的细菌菌斑侵蚀作用和牙齿本身的缺陷造成的,在龋齿形成过程中,饮食是细菌的重要作用物。 2、龋齿的危害:龋齿的病变,是由浅到深,由小到大,从无症状到疼痛难忍,逐渐发展加重的。人们常说的“牙痛不是病,痛起来真要命”就是对牙髓炎症状的典型描述。 3、乳牙龋齿对儿童的影响:首先对乳牙本身带来危害,直接造成牙体缺损,可继发牙髓病、尖周病,最终导致残冠、残根、失牙,使孩子降低或丧失咀嚼功能。其次对恒牙也有危害,它能殃及以后生出的恒牙,使继承的恒牙或相邻的恒牙也易患龋齿,继发尖周炎可致继承恒牙釉质发育不全、牙体缺损或早失,易致乳牙列变短,使恒牙萌出异常,进而产生恒牙咬合异常。 4、龋齿的预防:要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少吃甜食,控制蔗糖食入量;从2岁开始养成孩子进食后漱口的习惯;让孩子学会刷牙,最好用含氟牙膏,牙膏中的氟化物可以帮助牙齿利用唾液中的矿物质,在受到细菌侵蚀后对自身进行修补,帮助坚固牙齿,预防蛀牙。刷牙时要对每个牙面进行清洁,包括唇面、舌面、咬颌面,时间为3分钟。如果孩子患了龋齿,应尽早到医院治疗,万万不可大意。篇二:小学生龋齿状况调查小学生龋齿状况调查报告摘要:目的了解当前小学生龋齿状况,探讨导致小学生龋齿的影响因素及防治对策,为指导小学生健康教育和疾病预防,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和生命质量奠定基础。方法对幼幼小学的学生随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410名小学生,其中患有龋齿人数81人,患龋率为%。%的小学生经常会在睡前吃零食。坚持早晚刷牙的学生有%,坚持每天都刷牙的学生有%。关键词:小学生;龋齿;患龋率;调查前言有资料表明,乳牙龋齿患病率在幼儿园年龄最高,其次是小学、再次是中学;恒牙龋齿患病率则正好相反;混合龋齿患病率高峰都是在小学,这是因为在小学生年龄阶段乳龋、恒龋同时并存,并且龋齿患病率都不低。因此,特别要在小学生中预防龋齿的发生。所以我们组最终决定调查小学生的龋齿状况。 1、对象和方法调查对象:天心区幼幼小学的410名6~13岁小学生,其中男生201名,女生209名。调查方法和内容:组内成员在见习的三天中将准备好的调查问卷发放给各自遇到的小学生。问卷的内容包括儿童的一般情况、口腔卫生习惯、牙齿状况(龋齿数)等。 2、结果结果1: 幼幼小学龋齿状况调查统计表: 龋患率与性别、年龄的关系:小学生总患龋率为%,患病率较高。男女生总患龋率没有显著差别,男生患龋率略低于女生。从年龄上来看,患龋率的高峰在6~7岁。而且,把男女生分开来看,患龋率是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饮食行为:60人(%)的小学生经常会在睡前吃零食。252人(%) 的小学生偶尔会在睡前吃零食。98人(%)的小学生不会在睡前吃零食。口腔健康行为:坚持早晚刷牙的学生有231人(%),只在早上或晚上刷牙的学生有160人,坚持每天都刷牙的学生有356人(%)。334名(%)儿童在4岁前(包括4岁)开始刷牙,76名(%)儿童在5~6岁时开始刷牙。169名(%)小学生表示他(她)们的父母会经常提醒他(她)们记得每天刷牙,178名(%)小学生表示他(她)们的父母会偶尔提醒他(她)们记得每天刷牙,53名(%)小学生表示他(她)们的父母不会提醒。口腔健康知识:296名(%)小学生接受过有关口腔健康的教育。结果2: 刷牙与龋病的关系:调查数据显示,刷牙与患龋率有着重要关系,见下表: 由上表统计可见,龋病的发病和刷牙这一口腔卫生习惯有关系,随刷牙次数的增加,受检学生的患龋率呈显著下降趋势。 3、讨论龋齿是指牙齿组织逐渐毁坏崩解形成缺损的一种疾病。当食物残留在牙面或牙缝隙中,经过细菌的发酵作用,产生酸,牙齿的表层因受酸的腐蚀而变软、变色,以致缺损而形成龋洞,或因牙表层中含氟量低而发生龋齿。它的发病率较高,尤其是儿童发病率更高,是口腔主要的常见病,也是人类最普遍的疾病之一,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继冠心病、癌症之后的第三大重点防治的疾病。患了龋齿,在吃食物时受冷、热、酸、甜等刺激会感到疼痛,同时会影响食欲和食物消化,还会引发牙髓炎等疾病。因此,预防龋齿非常重要。目前认为,它是一种多因素疾病,主要是细菌、宿主和饮食三大因素相互作用致病。细菌因素:主要是变形链球菌,另有嗜乳酸杆菌、产酸链球菌、葡萄球菌等。食物因素:食物的化学性作用,精制的碳水化合物在口腔内经细菌发酵作用产生酸,往往引起龋齿发生。食过多的糖,而缺少钙、磷、维生素A、D、B等皆

关于蛀牙的调查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kang19821012
  • 文件大小29 KB
  • 时间2019-06-22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