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生与死的思考-心情日记关于生与死的思考,这是一个古今中外都难以参破的问题。很多人在日落时分才明白其中的含义,也有很多人终其一生都无法破解其中的秘密。我十九岁岁的生活经验不足以支撑我对生与死的深度诠释。但我知道生与死是朵两生花,从来都是成双成对地出现。人们热衷于“生”却唾弃于“死”。即使如此,任何人都无法逃避生与死。死亡固然难以直视,然而正视死亡的存在,了解生命的短暂与有限,能成为我们用更真诚透彻的方式去体会生活的起始。西塞罗曾说:“懂得生命真谛的人,可以使短促的生命延长。”而真正懂得生命真谛的人,必定是看透生死的人。唯有看透了生死,才不畏生命短暂,不畏死亡。我第一次直面死亡,感叹生命脆弱是在初二。在此之前,我一直觉得生命很长,长到我们可以慢慢思考如何过好一生。在此之后,我发现生命很短,短到可能随时消失。那是一个再平凡不过的周末了,我一如既往地在家写作业,班长的一个电话打破了原有的平静。“丽珍,袁雨权没了。”班长的声音颤抖着。我拿着电话呆住了,一时反应不过来,“什么?”“袁雨权死了。”电话那边的班长已经泣不成声了。我整个人都傻了,不知所措.,我也不知道自己怎么跟班长结束通话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大胖子袁雨权憨憨的笑容,我明明记得周五大扫除时,他还活生生地站在教室门旁吊儿郎当,我还训斥他不拖地。怎么一个晚上,人就没了?内心不可抑制地痛,眼泪在眼眶中打转,我始终不敢相信这是真的。这太突然了,让人难以接受。下午,我、几个同学和班主任一起去袁雨权家吊唁他。狭窄的小巷里站满了人,低低的哭声一阵一阵地让人心慌,让人心痛。他们的眼红通通的,周围的气氛很压抑。当我们走入正堂时,我有点站不住,入目是铺天盖地的白,灵堂正中停放的是袁雨权还未入棺的尸体,一张大大的白布将他盖得严严实实。我想再看他一眼,但我怕,是对死亡的恐惧,对无法挽留的无措。周围的人都控制不住地哭了起来,班长伏在我肩头哭得双肩颤抖。我第一次这么近地靠近死亡,第一次感悟到人在死亡面前何其渺小。谁也
对生与死的思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