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连加连减》教学设计辛呈学校冯晓玲设计理念长期以来,计算教学忽视了教学本身的人文因素,脱离了学生个体。因此,计算教学总是与单调、枯燥连在一起。新课程的实施,给计算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新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现实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本教学设计,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构想、设计现实、生动、活泼,充满童趣的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欣赏、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自评互评等多种活动中学习数学、享受数学并得到全面发展。教材分析连加、连减在学生学习了10以内加、减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安排。目的是通过教学,使学生体会这两类式题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从而扩大学生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并为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打下必须的基础。教材先通过例1教学连加,然后呈现例2教学连减。接着通过一系列的练习,逐步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连加、连减算式的含义,巩固对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的认识。学情分析连加、连减虽然不是加法和减法单元的教学重点,但却是加法和减法单元的难点之一。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这一知识的自身特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充分引导学生联系具体情境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理解运算顺序,掌握计算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具体情境多观察、多讨论、多表述,在多样的活动中深入领会并掌握知识。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情景建立连加、连减的数学模型,理解连加、连减的具体含义,会进行10以内连加、连减的计算。2、培养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使学生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意识和能力。4、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同时,体会连加、连减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教学重点:掌握连加、连减算式的计算。教学难点:理解连加、连减算式的含义。教学准备:课件、卡片、小棒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以旧引新师:小朋友们,这个星期天,你们都到哪儿去玩儿了?(生自由发言)师:这个星期天,有一位小朋友小明打算去乡下的奶奶家玩。星期天一大早,小明的妈妈就带着她一起乘上“闯关号”公共汽车出发了。来,我们也看看有哪些关卡,也来闯一闯吧!学生看卡片口算:4+15+25-28-210-43+45+37+13-16-26-67+3师:小朋友们回答的真快,在你们的帮助下,小明很快就到了奶奶家。她来到奶奶家,看见奶奶在喂鸡。小明真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她赶紧跑上去帮奶奶喂鸡。引出例1。二、结合情境,探究新知(一)探究连加。。课件演示小鸡图(动态)。请学生仔细观察。师:在图上你看到了什么?(原来有5只小鸡在吃米,先跑来了两只,又跑来了一只。)。师:根据你看到的,你可以提什么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只小鸡?)师:你能完整地来说一遍吗?(学生复述图意,指名说,同桌说,齐说。)。师:要求一共有几只,小朋友们会列式计算吗?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做?(加法)为什么?5+2+1=8(并板书)。师:刚才的小朋友读得真不错,你也跟着他读一读吧。。师:你们看看这两个算式与以前学过的加法算式有什么不同。(有三个数,两个加号)师:你能给这样的算式起名字吗?———连加(板书:连加)生齐读。。师:5+2+1=8的8,你是怎么算出来的?(生先讨论,再汇报)预设(学生可能说一个一个地数出来的
连加连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