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独立董事制度及有效性研究
(经济学院经济系国际金融专业黄丽珍)
(学号:1998023254)
内容提要: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一股独大”的现象极为普遍,为了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
构以及满足资本一体化的要求,有必要引入独立董事制度。独立董事制对我国上市公司具有
以下三方面的现实意义:(1)有利于强化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制约机制;(2)有利于提高董事
会的决策职能;(3)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绩效和企业持续发展的能力。
然而,作为一项创新的制度,在配套制度还没跟上的情况下难免存在不足之处。主要体
现在:(1)监事会与董事会的并存问题;(2)独立董事的独立性问题;(3)缺乏综合素质适
应要求的专业人才;(4)信誉机制和法律机制不成熟。
针对这一现象和问题,建议:协调独立董事和监事会的职能关系;(2)完善相关的法律
法规,保证独立董事的独立性;(3)培育具有专业水平和敬业精神的独立董事阶层;(4)完
善个人信誉和社会评价体系;(5)完善相关的法律机制。
关键词:独立董事、监事会、社会评价体系
教师点评:论文选题有一定现实意义,观点明确,论述全面,层次清楚。有一定的说服
力,对实际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点评老师:蒋敏,副教授)
一、独立董事制度的概述
“独立董事”是指供职于公司董事会但却不是公司的职员,且经济上或相关利益方面独
立于公司及其经理层,利用这一超然地位,凭借其较高的综合素质,在公司战略、运作、资
源、经营标准以及其他重大问题上作出自己独立的有价值的判断。
独立董事的概念和制度来自英美法系国家。其产生背景可归于美国 60 年代的政治混乱,
水门事件以及其他一些政治,经济丑闻。美国证监会为防止大股东滥用权利,首次明确提出
“公司治理结构”的问题。而此后众多市场经济国家的董事会失灵这一客观事实使独立董事
这一制度创新已由星星之火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开来。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一股独大”的现象。大股东滥用上市公司资源,利用其
控股地位控制董事会,大搞非法交易,严重损害上市公司和中小投资者利益的事件层出不穷。
近年来随着猴王,四砂,郑百文,银广厦等上市公司违规经营事件的频频曝光,借鉴国外公
司治理的经验,建立独立董事的呼声越来越高。引入独立董事制作为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
构的一项重要举措,中国证监会于 2001 年 8 月制订并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
制度的指导意见》。2002 年年初又将独立董事制度明确写入新发布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
根据《指导意见》提出上市公司必须在 2002 年 6 月底前选聘两名以上的独立董事,在 2003
年 6 月底前董事会中独立董事人数必须占到 1/3 以上的要求,上市公司选聘独立董事的高峰
期即将到来。与之相应,为了建立独立董事人才库,截止目前,证监会在国家会计学院的协
助下,在上海和北京共培训了 5 期独立董事,每期人数呈不断上涨的趋势。
二、我国推行独立董事制的背景和现实意义
在我国,引入独立董事制度是在一系列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下的必然结果。
就内因而言,我国上市公司股本结构高度集中,国有或非国有“一股独大”的局面司空
见惯,在这种股本结构下,许多上市公司的监事会形同虚设,董事会几
我国的独立董事制度及有效性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