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中职学生语文学习“自我效能感”摘要:本文首先在探析中职语文学业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中职语文应当从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出发开展任务型评价,并阐明了此种评价的基本涵义和实施前提。然后图示了中职语文任务型评价的基本框架和一般操作步骤,接着从阅读欣赏评价、口语交际评价、写作能力评价和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等四个方面详述了实施这一新的评价所用的具体操作方法,并用实例作了说明。关键词:中职学生语文教学学业评价“自我效能感”任务型评价“学习和评价就像同一艘船的两只桨,应该齐头并进。”――《有效的学生评价》(美,韦伯)中职学生文化课基础较差,自卑心理比较严重,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学习动力。我在2009年9月对全校1400多名高二年级学生进行了语文学习情况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老师讲的不合胃口”%,“上课没有吸引力”%,“进校之后语文水平没有提高”%,“轻视语文、讨厌语文、‘怕’写作文、恨读古文”%。很多学生认为,学习语文对他们的专业学习,对他们今后的发展没有多少作用,不学也罢。中职学生语文学习的“自我效能感”如此之低,使中职语文教学举步维艰。所有的教学改革都要有合理的学业评价机制作为支撑。多年来,中职语文教学工作者一直在尝试通过学业评价改革,探求一种比较理想的、适合“新课程”的学业评价策略。但语文学业评价,相对其他学科的学业评价有其特殊性。正如一首老歌《让我轻轻地告诉你》中所唱:“不要问我太阳有多高,我会告诉你我有多真;不要问我星星有几颗,我会告诉你很多。”歌词可用来形象地比喻语文学业评价的特征:“不要问”的内容是量化、客观的;“我会告诉你”的内容是整体性、情感化的,可领悟,但不能量化。语文就有这么一种模糊的美:一次语文测验质量再高,也难以完全测出学生真实的语文水平;一种评价方式再有效,也难以对学生的语文能力进行全面的评价。一、当前中职语文学业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评价方式和评价主体的单一。和小学、初中的语文学业评价一样,中职语文学业评价仍以教师单方面评价为主,以终结性评价(如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为主。其根本缺陷在于教师为应付考试而教,因而导致语文教学压抑,教学模式无法创新,难以形成科学合理的学业评价。学生始终处于被动评判的地位,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有效保护,大部分学生“自我效能感”缺乏,有的乃至相当匮竭。(二)“知识”评价的权重大于“能力”评价的权重。用“标准化试题”这种题海战术的产物来决定学业水平的方式依旧大行其道。以《最后一片叶子》为例:甲学生标准化试题的测验成绩为八十分,朗读及格,复述故事无法完成;乙学生标准化试题测验为六十分,朗读生动有感情,能用不同语调、语气来表达不同角色的语言,复述时能抓住重点和小说的高潮,并能发表议论。如果我们仍以标准化试题作为评价学生语文成绩的主要手段,不仅不能保证评价的客观性,不够科学合理,更不利于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三)过于传统的评价很难让中职学生得到成功的快乐和产生自信的心理。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人的智能是多维度的,包括视觉―空间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自知―自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交流―交际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言语―语言智能和音乐―节奏智能等。在单一的评价方式下,从单一的评价维度来评价学生的成就与能力,不可能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兼顾智能的多元化,且无法发挥中职学生所具有的智能长处,这就不能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与评价中由于成功而产生自信并得到快乐,学生也就不能由此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和进一步学习的动机。这显然有悖于“新课程”的要求,与现代教学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四)类同普高的评价不利于中职学生的就业需求和今后的职业发展。这突出地反映在评价内容上。一是由于与普高类同的旧的中职语文课程评价体系的原因,中职语文教师往往忽视了教学对象所在专业的就业需求。如:电子商务专业忽视口语和相关应用文训练;旅游专业忽视文学常识、名作家生平教学;广告美术专业忽视诗词、对联教学或书法训练。有些学校,语文教师使用一样的授课计划、一样的教案,一样的试卷,根本不兼顾专业的特点。因此,学生不感兴趣也在情理之中了。二是在评价中很少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创新精神、组织能力和交际能力等,而这些恰恰是用人单位所看重的,更是学生顺利就业和就业后的终身学习,以及在职业工作上的持续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当今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大力发展的新形势,向我们昭示了中职语文教学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的就业需求进行革故鼎新的学业评价改革的必要性。二、概念厘定为解决中职语文学业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应当是从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出发开展任务型评价。(一)“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进行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当确信自己能够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
提高中职学生语文学习“自我效能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