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毛中特重要文献总结(蒋中挺)
大革命时期(1921—1927)
1.《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5年)-- 毛泽东最早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文章。
1)分清敌友是革命的首要问题;指出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
2)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是中国革命的敌人。
3)资产阶级分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既有革命性又有软弱性、妥协性。
4)小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最接近的朋友,农民是最可靠的同盟军。
5)工业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
2.《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年)-- 中共领导农民运动的伟大纲领。
1)肯定农民的作用及党领导农民革命的重要性;指出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
2)论述了建立农民革命领导权和农民革命武装的必要性;揭示中国革命的对象。
3)分析了富农、中农、贫农三个阶层,认为贫农是农民中最革命的力量;揭示中国革命对象。
4)相信群众、依赖群众、放手发动群众。分析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
1.《井冈山斗争》;《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1928年10月、11 )。
分析了处在白色政权包围的环境中,农村革命根据地政权发生、发展的原因和条件,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的思想。
2.《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 探索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回答了“红旗到底能打多久”。
1)建立红色政权的必要性及其在中国革命中的作用。
2)阐述了中共领导的红军和小块红色区域存在发展的可能性。
3)明确地提出巩固和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路线与政策。
4)提出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意义: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的重要标志。
4.《反对本本主义》(1930年)-- 坚持调查研究,洗刷唯心精神。
1)是中共党内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的文献。
2)是中共党内第一篇提出"思想路线"的文章。
3)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强调调查研究的重要性)。
4)提出从实际出发的思想,"中国革命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标志着党的独立自主思想的初步形成;提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形成了明确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5)阐明了调查研究的主要内容,目的及调查方法即阶级分析方法。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
1.《实践论》(1937年)-- 认识必须和实践相统一。
1)提示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特征 2)揭示了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 3)发展了认识论关于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思想。
2.《矛盾论》(1937年)-- 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
1)坚持和发展了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思想。2)提出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辩证关系原理。 3)论述了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原理。
3.《战争和战略问题》(1938年)-- 中国革命只能靠武装斗争解决问题。
1)阐述了中国革命的具体道路和形式,提出"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是战争解决问题。" 2)运用联系的观点具体分析了战争问题,指明战争是中共主要的斗争形式3)用发展的观点分析战争进程,确定党的军事战略的转变 4)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明确学习的重要性。
4.《论持久战》(1938年)。
1)分析了中日矛盾的四个特点: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关键)、敌寡助我多助。
2) 批驳"速胜论"和"亡国论" ;预见了抗日战争的三个阶段:防御、相持、反攻。
3) 阐明兵民是胜利之本的思想,即要依靠人民来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4)把抗日游击战争放在战略地位考察,即"中国是一个处于进步时代的大而弱的国家"。
5)阐明了战略防御理论,应承认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
5.《<共产党人>发刊词》(1939年)-- 三大法宝的理论体系。
1)提出中共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2)第一次提出"马列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
3)把党的建设称为"伟大的工程",是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是三个法宝的中心一环。
4)指出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中国革命的两个武器,党组织是掌握这两个武器的英勇战士。
5)分析了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的对象(帝、封)、革命动力(无、农、城、民)、革命的形式(武装斗争)。
6.《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3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重要历史文献。
1)第一次全面分析了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问题;第一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内容。
2)系统地
毛中特知识点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