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舞蹈与书法艺术的通感
(艺术系舞蹈专业姚瑶)
(学号:2001126401)
提要:舞蹈与书法从来密不可分。舞蹈是运动的书法,书法是静态的舞蹈。书之韵自舞
而来,舞之神由书而生。
关键词:舞蹈;书法;笔力;动力;气韵;融通
教师点评:本文从舞蹈与书法艺术语境的共通性立论,翔实论述了舞蹈与书法艺术语言在漫
长的历史发展演化过程中所形成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舞蹈是运动的书法,书法是静态的舞
蹈。书之韵自舞而来,舞之神由书而生。”多么精彩的话语,引人入胜。文章语句通顺流畅,结
构合理,旁征博引,富于学术性,不失为一篇优秀论文。(点评教师:李中原教授)
一、舞蹈与书法密不可分
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序云:“往者吴人张旭,善草书书帖,数常于邺县,见公孙
大娘舞西河剑器,自此草书长进。”唐代大书家、“草圣”张旭观公孙大娘剑器舞,彻悟草书诀妙,
深得其神,书艺猛进。由此可见,舞蹈和书法从来就是习习相通的。
舞蹈、书法同属造型、视觉艺术范畴。书法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最具独创意义的艺术,
是个体意识、性情通过书法本体的笔墨语汇、结构形态、神韵意境等内在因素,而凭借特殊外在
载体的抽象流露。舞蹈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艺术之一,它是以经过提炼加工的人体动作作为主
要表现手段,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以视觉为主的综合艺术样式。在漫长发展过程中,两者相互借
鉴,相互渗透,互为补益,共同走向成熟。正所谓书之韵自舞而来,舞之神由书而生。
书法千姿百态,跳宕活脱,其线条和形体犹如优美的舞姿。书法从舞蹈姿态和节律中吸取笔
意神韵。书法的一点一画及形态的撑住、垂曳、联络、映带之势,表现出与舞蹈动态之间惊人的
意会:“有无相生”(老子语),“妙在无处”,于虚灵深处见精神;不平衡处有平衡,尤其诸多形
声结构(左右、上下)之字,其朝揖、避让、排叠的意态,错落有致,恰到好处,与舞蹈单人舞、
双人舞及多人舞造型意旨相通。特别是草书,更如仙娥舞影,婀娜多姿,那形态的变化就更能触
发人们的联想和幻意了。张旭的草书风回电驰,奇幻杂出,气蒸烟合,倏忽万里,却又是所有点
画皆合规矩,不正如舞者移步、回转、跳荡,变化随心,却又无时不在追求平衡和协调吗?而他
运笔俊逸流畅,气势奔放,如悬崖坠石,急雨旋风,若没有舞蹈者那样饱含感情概念、灵活巧妙、
舒展自如、恰如其分的支配力量的本领,又何能至此?
而舞蹈之神,即舞蹈时手、臂、腰肢、双腿协调一致的优美动作,以及舞蹈者所表达的活泼、
愉悦、悲哀、愤怒、期待、要求、奋起情绪时的各种神韵,与书法不无相通。
1986 年中央电视台放映了电视艺术专题片《墨舞》。它独出心裁,别开生面,将墨和舞结合
在活动的画面上,恰当地表明了这两种艺术的融通之处。美籍华人王方宇教授笔下飞扬、闪烁、
浮动、喷流的新书体是影片的红线,串起舞蹈家赵青等人的轻盈舞步、摇曳腰肢,更配以悠扬悦
耳的音乐,合成一种艺术新个体,引发观众的联想和遐想。一段墨舞有一个主题,甚或是叙述一
段微型的故事。舞蹈诠释书法,书法诠释舞蹈,两者都得到美的升华。
由此可见,舞蹈与书法相融相通,有着相同的灵魂,只不过各自所附着的躯壳不同罢了。
二、书法笔力与舞蹈动力的融通
作为视觉艺术,舞蹈和书法
简论舞蹈与书法艺术的通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