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路运输业重组模式的选择
蒋晓光
(华东交通大学,江西南昌330013)
[摘要l 在市场经济体系不断完善、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铁路运输业仍具有极强的计划性和垄断性,其
改革的滞后使其已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而对其进行彻底的重组既是必要的,又是
迫切的。参照国外铁路运输业组织模式变革经验,结合中国实际情况,铁路运输业应该采取“多对
多”的网运分离模式和由下而上的方式进行重组,以最大限度地引入竞争机制,增强活力。
[关键词] 铁路运输业;重组;组织模式;网运分离
「中图分类号」F5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 一5024 (2005 )02 一0 106 一02
一、铁路运输业重组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当严重。从现行模式看,铁道部既对铁路资产进行管理,同时
还对运输生产进行调度、指挥、结算。各路局、分局为企业法
1 .铁路运输业重组是其属性的基本要求。与其他行业相
人,它们和铁道部同时管理国有资产。各管理层次之间实际
比,铁路的基本属性较为复杂。它的建设投资是发散性的,社
上是一种行政隶属关系,这就使得铁路运输企业不能成为市
会各部门、企业和个人均能从铁路所产生的效益中直接或间
场主体,缺乏竞争动力。铁路产权关系的混乱,带来了巨大的
接受益,所创造的社会效益远大于其自身的经济效益,因而铁
外部不经济。重组后的铁路运输企业将成为真正独立的法人
路的公共性较明显。但同时它所提供的客货运输又具有私人
和市场主体,独立地进行资产经营,以其全部法人财产承担
性。公共性与私人性的强弱取决于铁路企业本身状况,如路网
民事责任,其资产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来进行监管。铁道部
建设与运营具有更明显的公共性,而网上的客货运输则私人
作为政府管理部门,着重在路网等基础设施的规划、资金投
性较强。公共性要求铁路须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向社会提供
向、制度、行业规章和法规等方面进行宏观调控和规范。
公共品,而企业性则要求它作为独立经营主体在市场竞争中
4 . 重组是铁路运输业跨越式发展的基础。目前,全国铁
求生存与发展。然而,中国铁路运输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却一
路每天货运装车的需求有 14 万一16 万车,但只能满足60%
直未能真正确立,政府和企业各负什么责任均不明确。在实际
左右; 全有 242 万个,而
运行中,铁路运输企业既要以经济效益为目标,又要承担公益
日均实际运量达到290 多万人,客运高峰时每天达到420 多
,哇亏损。如铁路的新建项目多半属于国土开发性的公共性项
万人[3]。因此,铁路运输业供需关系十分紧张,需要采取跨越
目,其收益率偏低,理应以政府为投资主体来参与建设,但目
式发展战略。所谓跨越式发展,就是要以提高运输能力和提
前是由铁路申请公益类建设项目贷款,到期还本付息。长此下
升技术装备水平为主线,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广泛吸收国外
去,势必造成铁路运输业建设投资积极性不足,投人下降川。
铁路先进经验和成果,努力提升铁路的经济技术结构和规模
因而把铁路运输企业重组为真正的市场主体,让它在一个适
水平,实现运输生产力的超常规发展,到2
中国铁路运输业重组模式的选择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