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好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内容病原学发病机制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后疱疹病毒概述疱疹病毒科病毒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目前在自然界中已经分离鉴定出大约200多种感染不同宿主的疱疹病毒,这些疱疹病毒感染的宿主非常广泛,包括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以及鱼类。虽然目前在不同宿主中鉴定出来的疱疹病毒种类数量繁多,但这些疱疹病毒的核心组成结构基本相似,都有一个由双链DNA基因组+衣壳+被膜+包膜组成。(对细胞感染过程基本相似)疱疹病毒DNA合成和核衣壳组装发生在细胞核中,病毒体加工和成熟在细胞质中进行,新的病毒产生和释放最终导致宿主细胞死亡。人疱疹病毒α疱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β疱疹病毒:人巨细胞病毒(HCMV)、人疱疹病毒6型(HHV-6)与人疱疹病毒7型(HHV-7)γ疱疹病毒:EB病毒和人疱疹病毒8型(HHV-8,又名KSHV即卡西波肉瘤相关疱疹病毒)α亚科病毒其宿主范围广,复制周期短,繁殖速度快,是一类溶细胞性感染的病毒,多潜伏在感觉神经节内;β亚科病毒,该亚科病毒的宿主范围窄,在细胞培养中复制缓慢,繁殖周期长,受感染细胞变大形成巨细胞,病毒在淋巴细胞内潜伏感染,也可潜伏于分泌腺、肾脏或其他组织;γ亚科病毒,主要感染淋巴细胞并长期潜伏,大多不引起溶细胞性病变EBV、KSHV感染与某些肿瘤发生有关病原学单纯疱疹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α亚科其形态为直径的球体(120-150nm),由线状双链DNA(约160kb)、衣壳、被膜及包膜等组成。复制周期短、繁殖速度快。按照血清型分为型Ⅰ型和Ⅱ型。Ⅰ型主要侵犯上部躯干、头和颈部和Ⅱ型主要侵犯腰部以下(但新生儿两型间临床表现无区别,特别是宫内和围生期感染者)单纯疱疹病毒结构模式图电镜下单纯疱疹病毒HSV低温乙醚、氯仿、乙醇、甲醛、各种氧化剂、热、紫外线不敏感敏感发病机制单纯疱疹病毒的感染分为急性感染、潜伏感染以及复活感染。(潜伏感染、裂解性感染两种形式)发病机制HSV感染上皮细胞后,进行复制,引起细胞发生病变直至裂解死亡。与此同时,部分病毒沿轴突上行至神经节潜伏,在神经元细胞中建立潜伏感染。潜伏期的HSV在宿主细胞中不进行复制,但过度劳累或免疫力下降等因素可以将潜伏的HSV病毒激活,导致病毒迁移至上皮细胞造成再次感染,这是造成HSV反复感染的主要原因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 ppt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