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选人用人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选拔任用干部既要看才、更要看德,把德放在首要位置。”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党的十七大之后胡锦涛同志多次强调、中央反复要求的用人标准。“德”与“才”是我们选用干部时坚持的重要标准,但怎样才能挑选出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非常值得去我们研究。俗话说:“知人才能善任”,深入细致的了解干部,全面客观的考察干部,是选拔高素质干部的重要基础。各级组织部门肩负着选贤任能的重要职责,要全面加强对领导干部的德才、实绩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客观正确的评判干部德才与实绩,大力选拔德才兼备的党员领导干部。一、坚持以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选人用人要处理好德与才的关系德与才是辩证统一的。古人讲:“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一位干部,只有德好,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他的才能,为人民多做贡敲,取得业绩;如果没有为党为人民贡献自己聪明才智的德,即使有才也不能很好地发挥,也谈不上有什么利国利民,甚至其才越大,对党和人民的危害也可能越大。近些年来,一些单位和部门正是由于在知人用人问题上出现了重才轻德的偏向,致使一部分干部迷失了政治方向,经受不住市场经济的考验,辜负了党和人民的重托,给党和人民造成不应有的损失。另一方面,一些地方和部门在选人用人时,孤立地强调干部的政治立场、思想品德和工作作风,选了一些老老实实、听话顺从、四平八稳的保险干部,由于缺乏一定的专业知识、业务能力和领导能力,就很难完成党交给的任务。干部任用中出现这样重才轻德、重德轻才的现象,主要是因为在考评干部的德问题上,普遍存在着标准空泛化、方法简单化、结论公式化的问题,导致对干部德的现实表现难以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也就导致了在干部任用中出现一些激进的重才轻德,守旧的重德轻才的现象。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考察干部的德重点看“四个是否”,即,是否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是否确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是否真抓实干、敢于负责、锐意进取,是否作风正派、清正廉洁、情趣健康。把这“四个是否”细化成考察要点,严格按照程序进行考察,就能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干部的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同时,要注重从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关键时刻表现、对待个人名利、履行岗位职责和日常生活表现中鉴别干部的德与才。做到既全面鉴别干部的“德”,又全面了解干部的“才”。二、坚持以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选人用人要避免以绩掩德的现象实绩是干部德才的外在表现。具体地说,实绩是干部在履行岗位职责和实现任期目标的实践中,通过正当手段和辛勤工作所取得的工作业绩。德才是实绩的内因,什么样的德才,一定程度上将会有什么样的实绩与之对应;而实绩的获得不仅同干部的内因有关,也与干部所处的工作环境等外因有关。由于内外因及其关系的复杂性,在评析干部实绩中,应着重处理好“五个关系”。一是个人的实绩与集体实绩的关系。离开集体创造谈个人实绩,既不客观,也不准确;忽视了个人在实绩中发挥的作用,同样也不全面。二是主观努力和客观基础的关系。评价干部实绩,除了看主观因素外,客观因素也不可忽视,要在原有基础上看发展。单位基础好的,要看有无创新;单位基础差的,要看面貌是否改变。不仅看现在,还要看“过去”,以准确地把握现任干部实绩。三是明显的实绩与潜在的实绩的关系。实绩按其存在和表现
坚持用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选人用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