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梦麟(1886年-1964年),浙江余姚人,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曾任国民政府第一任教育部长、北京大学校长。我们以前听了俾斯麦说,德国的强盛,是小学教育的成功。所以我们也来办小学,以为小学堂办几千个,中国就强了。后来听说日本的强盛,也从小学教育得来的,所以我们大家都相信小学教育,好像一瓶万应如意油,一瓶百病消散丸,灵验无比,吃了就百病消散。小学生现在有三百多万了,哪知道社会腐败,比前一样,国势衰弱,比前一样,这是什么缘故呢?(据国民十八年统计,全国小学及幼稚园的学生,已达八百九十万人)第一是人数太少,中国四万万人,若以五分之一入小学计算,须有八千万人。这三百多万,只能占百分之四,还有百分之九十六的儿童没有受到教育,哪里能够收小学教育的效果呢?第二是教育根本思想误谬,我常常听见人说,学生是中国的主人翁,若是学生是中国的主人翁,谁是中国的奴隶呢?教育不是养成主人翁的。又有人说,教育是救国的方法,所以要小学生知道中国的危险,激发他们的爱国心:痛哭流涕的对小学生说,中国要亡了,这帮天真烂漫的小学生,也不知道中国是个什么东西,只听得大人说“不好了”、“要亡了”这些话,也就悲哀了起来:弄得正在萌芽,生气勃勃的小孩子,变成了枯落的秋草!“主人翁”、“枯落的秋草”两件东西,可算是我国教育的出产品。我们向来的教育宗旨,本来养成主人翁的。俗话说,“秀才,宰相之根苗。”向来最普通的小学教科书《神童诗》说:“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我们又常常说,“范文正为秀才时,即以天下为己任”。个个秀才都要做宰相,个个田舍郎都要登天子堂,你看哪有这许多位置呢?我们向来读书的宗旨,却是要把活活泼泼的人,做成枯落的秋草。科举的功效,把天才的人都入了彀中;读书的结果,把有用的人多变成了书呆子。这不像枯落的秋草吗?主人翁和枯落的秋草,本来是旧教育的出产品,也是新教育的出产品,不过方法不同罢了。若以高一层论,读书是学做圣贤,王阳明幼时对先生说,“读书是学做圣贤”。若个个读书的人都要做圣贤,国中要这许多圣贤人做什么?我们现在的教育,还赶不上说这一层咧。大学讲修身,齐家,治天下,是中国教育的宗旨。到了后来,“规行矩步”、“束身自好”算修身;“父为子纲”、“夫为妇纲”、“三从四德”等等算齐家;愚民的“仁政”算治国。你看身哪里能修,家哪里能齐,国哪里能治呢?现在要讲修身,要养成活活泼泼的个人;要讲齐家要夫妻平等,爸爸不要把儿子视作附属品;儿子不要把爸爸做子孙的牛马;要讲治国,先要打破牧民的政策,采用民治主义。并要把个人和家的关系改变过,创造一个进化的社会出来,个人是社会的分子;不是单在家庭之中,做父亲的儿子,儿子的父亲,母亲的女儿,女儿的母亲,老婆的丈夫,丈夫的妻子,把家庭国家,认作社会的两个机关,来发展个人和社会的幸福,不要用家庭国家来吞没个人,毁坏社会。我们讲教育的,要把教育的出产品,明明白白,定个标准。预定要产什么物品,然后来造一个制造厂。不要拿来一架机器,就随随便便的来造物品。据我个人的观念,我们以前所产的“主人翁”,“枯草”,和所产的宰相圣贤,都是不对。我们所需要的物品,是须备三个条件的人。(一)活活泼泼的人一个小孩,本来是活活泼泼的,他会笑,会跳,会跑,会玩耍。近山就会上山去采花捕蝶;近水就会去捞水草,拾蚌壳,捕小鱼;近田就会捕蝗虫,青蛙。他对于环境,有很多兴会。他的手耐不住的摸这
好教育的三个标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