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说课篇一:文本徐娟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1.《合同法》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本课程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三年制高职法律事务专业群民事法律领域的专业核心课程、必选课程。从法律事务专业群毕业生往年就业的情况来看,学生将来主要就业方向为中小企业、法律服务机构和司法、行政机关,而从他们从事的岗位来看,合同法律的应用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因此学好合同法对于学生将来的职业岗位意义重大。解决合同纠纷是从事法律服务必须具备的一项关键能力,因而也是法律事务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核心技能。因此,《合同法》这门课程作为法律事务专业的核心技能课程,其内容与培养对象进入岗位后,承担相应工作任务紧密相关。本课程直接为培养学生具备开展法律服务工作的能力,熟练实施合同纠纷解决等任务服务。通过课堂讲解及相关实训模块实施,真正的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落实到实际操作上,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实现专业培养的目标。同时也为该专业开展其他后续课程奠定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依法正确的受领合同纠纷解决的任务,根据案件情况和当事人诉讼请求的情况,规范起草合同,能够判断合同效力,准确厘清违约责任的能力。 2.《合同法》在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培养中起的作用作为法律服务工作者,其最主要的工作表现为民事纠纷的解决,课程的培养对象进入岗位后,承担的最主要的工作与课程的内容密切相关。因此,该课程以提高合同实际应用能力为核心内容,注重应用性和理论性的结合,在注重理论知识的系统性的同时更注重合同法具体制度及其实际应用的培养,使学生系统地、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合同法的基本原理、具体法律制度及其相应的规范,并能够在实践中灵活地运用,能够较为准确地分析和处理各种合同实务问题,从而使学生通过教学与实践两个环节,强化法律技能,提高应用水平。我们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课堂强调以及模块实训活动的训练,反复强化和要求学生遵守职业操守、提升职业素养。将职业素养量化,渗透到教学和实训活动中。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得到充分的职业化的思维操练和技能训练,综合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因此,《合同法》课程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合同法》与其他课程的衔接关系根据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法律事务专业的课程体系由法律基础课、法律事务专业理论实务课、以及法律事务专业实务操作课三大部分组成。《合同法》作为法律事务专业重要的理论实务一体化的专业核心技能课程,以宪法学、法理学、民事法律原理与实务、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等课程为前导;以合同实训教程、侵权法、经济法学、民事诉讼法为平行课程,以证据法学、基层法律服务实务、社区矫正实务、调解原理与实务、法律文书制作、速录技术训练为后续的职业实践操作课程的教学提供有力的支撑。(1)前修专业课程:宪法学、法理学、民事法律原理与实务、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2)平行课程:合同实训教程、侵权法、经济法学、民事诉讼法学。(3)后续课程:证据法学、基层法律服务实务、社区矫正实务、调解原理与实务、法律文书制作、速录技术训练。二、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合同法》课程内容有待根据教育部16号文件的要求进行开发改革。本课程组经研究讨论,决定遵循“以职业标准为课程目标,以职业岗位为课程内容,以工作过程导向为课程结构,以最新技术为课程视野,以职业能力为课程核心,以双师教师为课程主导”的原则。课程教学应服务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定位,坚持以一线法律人的实际技能培养为主线、以工学结合为主要手段、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培养学生合同法的综合运用能力和职业素质。 ,用1-3年的时间,对《合同法》这门教材进行开发建设,并已把它纳入20XX-20XX年学院重点课题研究中去,同时邀请学院共建单位的兼职老师和行业专家指导,已经完成编写出版《合同法实训教程》教材,增强了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和现实性。为此,我们精心设计典型工作任务并以此为载体,还原和再现工作过程,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是: (1)在课程内容体系设计上,以“学以致用”为主导思想,坚持“职业活动导向”的原则,基于合同实务任务实施的流程,构建了全新的模块式课程内容体系,突出职业性。因此,采用校企合作共同制定教学计划。组织职业技术教育教学专家、专业教师、行业一线专家,采用“头脑风暴”式讨论方法,制订用于课程教学资源开发、课程教学实施的岗位能力标准,把岗位能力标准融入课程中,建立课程标准。具体步骤如下: (2)课程教学团队根据法律事务专业培养目标,对工学结合、案例引导、项目驱动等进行教学模块和教学方案设计。主要有基于工作过程的、真实的法律案例、组织内容丰富的合同法知识大赛、学生角色扮演比赛、合同管理顶岗实习等,把课程学习内容联系生活和社会,综合其它学科的知识,提出各种
合同法说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