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直播的即时性表达-新闻学广播直播的即时性表达 李曙光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竞争中,信息传播速度很大程度上成为了新媒体的“大杀器”。而即时同步直播也一样在成为广电媒体热衷使用的手段,让信息传输零时距。2016年1月24日,,湖北广播电视台交通广播精心策划进行了一次广播直播的实验性探索,在行进的列车上搭建直播间,推出大型现场直播《开往家乡的列车》,见证湖北老乡们的温暖回家路。本次现场直播是中国广播直播史上首次全部在移动的列车直播间输出信号,实现了主持人、嘉宾、返乡乘客和亲人多方通话无障碍。同时,直播在微博、微信和社区等新媒体客户端实现图文、音视频全媒体直播,平台阅读量超过了220万。整场直播以其全新的形式、鲜活的内容和明快的节奏赢得听众和网友的广泛赞誉。现场直播强调随着事件发展把现场解说与现场音响同步合成、同步播出,同时节目内容要求播报、描述、录音、访谈、互动等多元化交叉使用,叠加在变化着的新闻事件和移送传输的技术之上,使得现场直播因不确定性带来的困难进一步放大。如何让这次带有探索性的现场直播尽量避免“不确定性因素”带来的影响,随“动”应“变”最重要。一、多点移动,强化新闻“进行时”为生动反映1500名湖北籍老乡的温暖回家路,本次现场直播一改以往与设置在广播电台主直播间相辅相成的信号输出形态,所有信号一律从列车直播间输出,保证了传播时效上的同步。技术上的突破拓展了广播现场直播的空间,列车直播间以移动态的方式打破了以往直播相对的静态平衡,从而带来了直播整体节奏的变化、气氛的变化以及内容的变化。为保证直播顺利适应“变化”,楚天交通广播与广东羊城交通台、广铁集团前期进行了多次沟通,技术人员拟定了详细的直播流程及各类信息传输方式,确保直播的各项对接工作不留缝隙。为保证直播万无一失,技术人员提前在直播路线上进行了实地信号测试,选择了4个最佳直播时段,根据列车行进进程,选择了发车前后、广东韶关段、湖南株洲段、到站前后共计4个小时的时间内择时进行直播,与武汉总控机房全面对接,随时切换,确保第一时间呈现第一新闻现场。但在实际运行中,一样要考虑列车因为天气、调度等其他因素导致的晚点,为此,根据可能出现的意外,直播团队制定了五套应急方案,随时根据节目需要修改技术方案,最大程度地满足节目内容的要求,保障直播的安全。在这一千多公里、13个小时的移动直播线路中,列车直播克服了信号、传输、空间等若干“第一次”难题,在移动中成功实现了广播直播间的所有功能、实现了语音与4G的移动传输、取得了广播移动直播中的新突破。列车直播处在不断位移的状态下,而列车直播的内容信息也同样在不断更新的状态。正因为有了列车在物理意义上的移动,也有了直播在内容上的生动。主持人随列车的行进介绍情况、访谈嘉宾,节目内容随列车进程变化而变化,受众始终有身临其境之感,让新闻始终处于“进行时”。二、内容为王,保持主题“层次感”直播借助技术突破,但内容依旧为王。如何从多个角度反映了春运第一天爱心专列的重大意义和丰富内涵。直播团队进行了内容设计上的整体规划。按照内容设计和即时直播,这次现场直播分为四个篇章:《牵挂》、《欢乐》、《情深》、《相聚》,第一篇章《牵挂》以列车发车进行时为直播切口,介绍这次“暖冬行动爱心列车”活动主办方出于对部分
广播直播的即时性表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