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词曲赏析.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文赏析及试题礼辛初级中学王建红一、《赠从弟》(其二)魏晋●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这是一首咏物诗。1、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这两句继承了孔子的“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调也”的这种思想,勉励他的弟弟要学习松柏,越是风声凄惨,那么越是要挺立风中。2、岂不罹霜雪,松柏有本性。——这里用“松柏有本性”,实际上是一种“比德”之说。所谓“比德”就是用自然界的事物来比喻人的道德境界,从而进一步唤起人们的人格境界的自我提升。中国古代的士大夫喜欢用松、竹、梅、菊来比喻人格。在这里,刘桢以松柏为喻,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号召人们处于乱世的时候要有一种坚定的人格追求。1、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赞美了松柏能够挺立风中不倒,经严寒不凋。勉励弟弟要像松柏一样坚贞。2、展开联想和想象,对“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一句进行画面描写。那笔直耸立在高山上的青松,傲然面对瑟瑟袭来的山谷寒风。3、画面描写“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严冬季节,冰霜凛凛,青松魏然挺立,毫不动摇。二、《苏幕遮》(北宋·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译文】蔚蓝的天空下,黄叶铺满了大地。一望无边的秋色与湖水、远天相连,水上泛起迷茫苍翠的雾气。在水天相连的地方,远山衔着夕阳。无情的芳草,一直伸展到了斜阳之外的天边。思念故乡的忧伤,追忆旅途的愁苦,彻夜难眠,除非夜夜做一宿好梦,才能使人安睡。月儿高高的挂在天上,映照这高楼,(我)独自倚在栏杆上。想喝杯酒儿解解愁,酒入愁肠,都化为点点相思泪。【赏析】这首词通过对深秋景色的描绘,抒写了词人离乡去国的忧思。上片写深秋景色。起二句“碧云天,黄叶地”写深秋天空和大地的景色。廖廖六个字为读者勾画出一个色彩鲜明的碧天、黄地,静中有动,云飘叶坠、空旷辽阔的境界。“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写秋水。这充满秋意的天地与江水连接汇合在一起,碧翠的秋水,在金风的吹拂下,泛起层层的涟漪,远远望去不甚清晰,似有烟雾笼罩。词人把握了秋色水波的特点,将水色碧翠、水势连波并带有寒意的特征描绘出来。“山映斜阳天接水”是写目光极处的景物。天色将暮,落日余晖映得万山红遍,天水相连之处水天一色。这就将前几句所描写的景物连接在一起,形成一幅完整的秋色图。“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是写想象中的景物,并抒写词人的相思。看到了这千里秋色,客居他乡的词人思乡之情油然而生,那思乡之绪,好象随着这落日的余晖一直来到斜阳之外的芳草凄凄的故乡。词中化用了《楚词·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芳草生兮凄凄。”的意思,以芳草指代家乡,“斜阳外”是斜阳尚可见,而家乡却望不见。极言离乡之远,“无情”二字是将词人胸怀忧国忧民之志却被贬京都、远离家乡,因而产生离乡之情、去国之忧的怨意表露出来。下片借景抒情。起句“黯乡魂,追旅思”直抒词人乡愁国忧,是下阕的总提部分,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黯乡魂”承上阕直接抒写看到秋景后所引起的感想以及思念家乡和怀念京都的忧伤之情。“追旅思”总写追忆羁旅、逆境中的情思和忧绪。以上两句借写“乡魂”、“旅思”,含蓄地抒发出词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

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词曲赏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jc201601
  • 文件大小65 KB
  • 时间2019-07-03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