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瑞塘河是瑞安人民的母亲河,在防洪、排涝、供水、灌溉、航运、景观、生态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通过近十年的河流综合整治,水质有了明显的改善,水岸关系从原来的分离式开始向亲水生态方向转变,但是由于对于塘河景观缺乏系统性与综合性的研究,在塘河治理过程中缺乏景观建设指导,出现建设性的景观破环,因此,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通过现状调查与分析,我们归纳以下5点问题:1、生态环境破坏严重。随着城市生产和生活的不断积聚,用、排水量大幅度增加,导致水量减少,水体污染等现象严重。原有完整的城市水系变得支离破碎,一些保存尚好的次生滨水景观被任意掩盖、填埋,使活水失去了“生命”,同时也割裂了城市的生态系统。2、景观连贯性、系统性不足。沿河地区分段、分块地开发,使沿河的景观实施也各自为政,缺乏景观的连续性;单一河道景观整治,影响面小,与整体城市景观体系的系统性差。3、河岸呆板,亲水性较差。一些地区为了防洪的需要,加深河槽、构筑堤坝、筑堰改道,改变了河床形态和水文规律,河岸驳坎设计呆板,或是直落实式、或是台阶式的水泥驳坎,在破坏了河道的生态环境同时,也弱化了其亲水性。4、景观单一、特色不明显,缺乏整体性。以往的河道景观仅局限于河道驳坎的设计、沿岸绿地的建设,对整个滨水地区的景观没有研究,缺乏内在的联系。整齐划一的岸线与一刀切的绿线,使河道景观缺乏变化,景观单一,不够丰富。从我国目前对滨水地区开发的情况看,注重的多是水体本身的整治,滨水绿地和开放空间的建设,以及周边土地功能的转变与升值,而忽略了城市整体形态的完整性和连续性。5、缺乏传统的延续。传统的街区大多是依水而建的,尺度宜人、空间柔和。而现代滨水地区的开发往往不注重原有肌理的组织模式和邻里关系,使连续的街道空间和临水界面失去了依托,颇显零碎。此外,受到“广场热、绿地热、滨水开发热和历史保护热”的影响,时间仓促、针对不强,往往照搬一些国内、外成功的案例,缺乏了对传统的延续,从而忽略了当地的特色与价值。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5点对策:1、加强水系的保护,展现多质的水景观。水系维持——加大力度维护瑞安现有水系格局,禁止填埋,通过疏浚、治理、整合等手段,强化水系空间布局的特征,保持水系的流动性,保持水景观的“灵动性”。水体保存——保存现有河道的自然性、多样性和生态性。在设计城市河道平面时,打破现有河道线等宽、整齐划一的规定,在保证防洪、排涝的基础上,应尽量保持河道的自然弯曲,河道断面收放有致,不必强求平行等宽。运用曲流、浅滩、深潭、河漫滩等手段,使城市河流重归“近自然”状态。在河道断面处理中,采用复式断面结构,保证不同区域、不同水位、水量的河床保持常水位,营造不同的水景,满足观水、戏水、涉水等需求。水质保护——保护水质不受污染,通过针对性的治理手段,保护水体的自净能力;通过人工措施,保持水体清洁。2、与城市功能区相结合,营造丰富的河道景观不同的城市功能对亲水性、滨水景观和滨水活动有着不同的要求。因此,不同的功能区,对河道景观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居住区内的河道景观——以美化、绿化为主,强调游憩、休闲功能,营造优美宁静的居住环境;工业区内的河道景观——以绿为主,强调生态、防护功能;公建中心的河道景观——强调开敞性、共享性,以水为特色营造城市公共开敞空间,结合城市广场等开放空间,开展各种亲水城市活动
温瑞塘河瑞安段河道存在问题与对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