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一通过这次讲座,我了解到中国纪录片的历史发展以及其中蕴含的中国情感。中国纪录片事业的发展面临诸多的问题与艰辛,振兴中国纪录片事业无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讲座上,夏蒙导演提到,纪录片可以称作是一个国家的名片。英的礼物是BBC拍摄的一部纪录片《蓝色星球2》。一张小小的光盘,带来深刻的启示——对一个与深度,代表国家的文化自信与科技创新能力所达到的高度。纪录片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老一代观众对当年热播的纪录片《话说长江》《望长城》《邓小平》《让历史告诉未来》有深刻的记忆。年轻一代的观众也对《东方主战场》《筑梦路上》《我在故宫修文物》《超级工程》《五大道》《航拍中国》等纪录片津津乐道。文献纪录片《筑梦路上》曾创下中央电视台2016年最高收视率,这部作品以纪录片的语言、讲故事的方式,将中国革命史娓娓道来,让历史有了人性的光辉与人情的温暖,让观众觉得真实可信、亲切自然,耳目一新。真实记录正进入新时代的中国,讲述中国故事的纪录片,也逐渐得到世界的关注。夏蒙导演强调了历史影像的保留对记录历史的伟大贡献。早在上世纪20年代,中录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留下了许多珍贵的革命历史影像。比如,从延安电影团一路走来的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为新中国纪录片事业作出极其重要的贡献,为我们留下了数量可观的历史影像。这些历史影像,对于正确评价新中国历史,研究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和建设道路是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如今,中国已经是纪录片生产大国,却不是纪录片的生产强国。夏蒙导演介绍说,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纪录片有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从纪录片制作的规模和数量来说,已经是纪录片生产大国。2017年,各级电视台播出纪录片时长6万多小时,产量约2万小时,投资规模超过50亿元。但我国并非纪录片强国,优秀纪录片数量还很少。特别在自然类纪录片和科学类纪录片的拍摄制作上是个短板,像《蓝色星球》、《地球脉动》这样的纪录片,我国现在还做不出来,在这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此外,要讲好中国故事,做强纪录片产业,需要让纪录片为国家形象战略服务。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纪录片在讲好中国故事,塑造国家形象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建设“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进程中,纪录片又是重要的桥梁和纽带。新时代,新征程,需要讲好中录”和忆”。许多纪录片的制作,需要漫长的周期,时间的重量不可能靠市场行为来支撑。有些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纪录片、人类学纪录片、自然类纪录片,科学类纪录片不一定有好的市场预期,却有着重要教育意义和良好的社会效益。从纪录片生产大国到纪录片生产强国,需要打造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质的纪录片品牌,创作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纪录片作品,需要设立雄厚的纪录片基金对纪录片产业进行长期投入与资助。纪录片真实展现中国人民伟大奋斗历程的珍贵历史影像,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这是形象的历史,生动的广告,有力的宣传。无论岁月如何流逝,依然能让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从中感受到精神的力量。当中国以大国姿态走向世界中央的时候,当无数中国人的梦想从蓝图变成现实的时候,我们应该同步开启具有国
讲座报告书心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