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就业增长乏力分析与对策
口何宏杰孙小明
[摘要] 我国已经保持了连续二十多年的经济高增长,但经济的增长并没有带来就业的同步增长。本文从产业的就业创造能
力不足等三个方面分析原因,最终得出结论:只有提高产业的就业吸纳能力,才能既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又不影响
经济增长的步伐,实现就业增长和人均实际产出增长并举。
「关键词] 就业增长;就业创造;劳动密集型
[中图分类号] F2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6 一502(200)O-010-03
【作者简介1 何宏杰,南昌大学医学院经济师,研究方向为生产力与宏观经济;
孙小明,江西省中医院助教,研究方向为生产力与宏观经济。(江西南昌330006)
一、我国就业增长乏力的主要原因
( 一)存在大童农村刹余劳动力和城市就业形势严唆
据我国官方统计,2003 年城市失业人口约有800 万,% ,但实际
失业率约有10% 甚至更高。上世纪90 年代后期,每年都有1200 万人离开非盈利性正规部
门(主要是国有部门和集体部门)。1996 一2001年间, 亿下降
亿,减少了28% (即4100 万)。这当中包括国有企业和城市集体部门的5250 万下
岗人员以及私人正规部门(合资企业、控股公司及外资企业)的1200 万新增就业人员。农
村移民仍然迅速增加,目前估计在4000 一8000 万之间,约占总劳动力的6% 一10% .
( 二)2004 年以来出现的“民工荒”现象
我国企业缺工主要发生在珠三角、闽东南、浙东南等加工制造业聚集地区。这似乎表
明,我国的劳动力供给正处在刘易斯所说的由无限供给转为有限供给的转折点上。但是,
我国的现实条件并不符合刘易斯的设定。根据刘易斯的假定,劳动力无限供给停止的条件
是由于农业的发展引致农业人力报酬上升所致。而我国目前的情况是,农业仍相对落后,
农业劳动生产率远低于发达国家。因此,我国的劳动力无限供给停止并不是由于农业工资
的上涨,而是因为,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的剩余劳动力大部分滞留在城市传统部门,他们不
仅得不到城市劳动力的同等待遇,工资较低,而且进人城市现代部门工作的希望也相当渺
茫。我国之所以出现民工荒,是因为沿海许多地区往往以一个或几个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为
主要产业,因而被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解雇的民工,就很难在外出务工地点找到合适的工
作。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外出后,绝大多数人不得不回乡。正是由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青
年型用工年龄结构的存在,使得乡村劳动力陷人年轻时进城务工,进人中年后回乡谋生的
循环。理由是,年轻民工的劳动为企业所需要,他们既可以创造财富也可以养活自己。但以
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使得这些民工在35 岁就开始大批失业。这些都表明,
城市现代部门的就业创造率是决定农村转移人城市的劳动力能否进人现代部门就业的重
要因素。
( 三)产业的就业创造能力不足
我国劳动力停止无限供给,并不意味着失业的减少或消失,而是由于城市现代部门的
Fnterpri Econom y 一殆
zoos 年招 1翻(总挤32叼翻九;101
万方数据
. 我国就业
我国就业增长乏力分析与对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