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推比选:干部选拔任用的有益探索近年来,银川市全面贯彻落实《纲要》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等一系列法规性文件精神,始终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原则,以实现干部选任工作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为目标,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整体推进,使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健康运行。特别是2012年以来,市委首次采取公推比选的方式对市审计局局长、市国资委主任、市代建办主任、市土地储备局局长四个正处级领导职位进行竞争性选拔,取得了良好效果,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和干部群众好评,为不断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积累了有益经验。一、突出“五个比较”,提高选人用人的精准度。公推比选将“比”的过程贯穿于量化比选、公开推荐、驻点调研、演讲答辩、综合考察等环节。通过比实绩、比能力、比素质、比德才、比干部群众认可度,变以往注重笔试、面试评价干部为更加突出实绩考核、德能考核和岗位匹配性考核评价。在量化比选环节,重点比实绩。履历量化突出基层导向和领导干部经历,使在基层领导岗位上工作的干部在“比”的过程中更显优势。表彰奖励量化突出干部年度考核结果的运用,使踏实干事、成绩突出的干部脱颖而出。在公开推荐环节,重点比干部群众认可度。公开推荐采用召开全委扩大会议的方式进行,把干部群众的认可度作为量化比选的重要因素,使“比”的结果最大限度地体现广大干部群众的意志。报名人员首先进行表态陈述发言,简要介绍个人的基本情况和竞争优势,参会人员参照竞争者近五年的工作实绩、工作履历,结合日常了解掌握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推荐,有效提高了推荐的质量,避免了推荐的随意性、临时性,使推荐工作更加民主、科学、规范。在驻点调研环节,重点比能力。组织演讲答辩人员集体到比选职位所在单位进行调研,熟悉岗位职责,了解存在的问题,明确今后工作思路,为演讲答辩奠定基础,让演讲答辩人员在调研中展现个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演讲答辩环节,重点比素质。竞争者围绕近年来个人工作实绩、履行比选职位工作思路和具体措施进行演讲。演讲结束后,现场进行答辩,由评委根据演讲、答辩情况进行综合判断评价,打出分值。为使评判工作公平、公正进行,在公推比选中采用“大评委制”,针对不同职位,配套不同的评委群体,以体现业务性和关联性,保证了关键环节的科学规范。在综合考察环节,重点比德才。与会人员在竞职单位干部职工大会上对考察对象的综合素质进行民主测评,对德的情况进行评价,并选取考察对象主要服务对象代表进行民意调查测评,再进行考察谈话,考察组综合以上四个方面的考察情况给出考察得分。通过五个环节的综合比较,实现逐轮差额,逐轮筛选,每个职位最终确定两名人选提交市委常委会进行差额票决,切实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的硬、干部群众信得过的优秀干部选拔到了领导工作岗位。二、坚持“三个全程”,提高选人用人的透明度。坚持公推比选信息全程公开、人选全程差额、过程全程监督,真正做到阳光操作,使群众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得以全面体现,努力营造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一是信息全程公开。干部工作要做好,人民群众要知晓。在积极做好宣传发动工作的同时,坚持把公推比选工作所涉及的事项、内容和环节都最大程度地予以公开。市委自始至终坚持的原则是,只要能公开的全部公开,能在多大范围公开就在多大范围公开。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在区内外新闻媒体对
公推比选干部选拔任用的有益探索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