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流程与工作说明财政部规定的5阶段19步骤 PPP五阶段——项目识别 (主):财政部门向各行业主管部门征集潜在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项目。社会资本发起(辅):社会资本以项目建议书的方式向财政部门推荐潜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项目。 (1)财政部门会同行业主管部门对潜在项目进行筛选,确定备选项目。(2)财政部门制定项目年度和中期开发计划。(3)项目发起人提交相关资料: ① 新建改建项目提交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产出说明和初步实施方案; ②存量项目提交资产历史资料、项目产出说明和初步方案。 :PPP模式与传统采购模式相比能否增加供给、优化风险分配、提高运营效率、促进创新和公平竞争等,并根据指标进行专家打分。定量评价:①通过对PPP项目全生命周期内政府支出成本现值与公共部门比较值进行比较,计算项目的物有所值量值与物有所值指数,判断PPP模式是否降低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 ②现阶段以定性评价为主,定量评价工作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开展。 ,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例应当不超过10%。有例外。 PPP五阶段——项目准备 ①县级(含)以上地方政府可建立专门协调机制,负责项目评审、组织协调和检查督导等工作; ②政府或其指定的有关职能部门或事业单位可作为项目实施机构,负责项目准备、采购、监管和移交等工作 ①项目概况:基础情况,经济技术指标,项目公司股权情况; ②风险分配基本框架:政府承担法律政策和最低需求等风险,社会资本承担商业风险;具体风险分配需列表协商; ③项目运作方式:,,-运营-移交(BOT),-拥有-运营(BOO),-运营-移交(TOT),-运营-移交(ROT)等; ④交易结构:项目投融资结构,回报机制,相关配套安排; ⑤合同体系:项目合同,股东合同,融资合同,工程承包合同,运营服务合同,原材料供应合同,产品采购合同和保险合同等; ⑥ 监管架构:授权关系(政府授权项目实施机构),监管方式(履约管理行政管理、公众监督); ⑦采购方式选择:公开招标、竞争性谈判,邀请招标,竞争性磋商,单一来源采购。 ①财政部门对项目实施方案进行物有所值和财政承受能力验证,通过验证的,由项目实施机构报政府审核; ②未通过验证的,可在实施方案调整后重新验证;经重新验证仍不能通过的,不再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PPP五阶段——项目采购 ①项目实施机构准备资格预审文件,发布资格预审公告,邀请社会资本参与资格预审,并将资格预审的评审报告提交财政部门备案; ②项目有3家以上社会资本通过资格预审的,项目实施机构可准备采购文件;不足3家的,项目实施机构调整实施方案重新资格预审;重新资审合格的社会资本仍不够3家的,可依法调整实施方案选择的采购方式。 ①采购文件内容包括采购邀请、竞争者须知、竞争者应提供的资格、资信及业绩证明文件、采购方式、政府对项目实施机构的授权、实施方案的批复和项目相关审批文件、采购程序、响应文件编制要求、提交响应文件截止时间、开启时间及地点、强制担保的保证金交纳数额和形式、评审方法、评审标准、政府采购政策要求、项目合同草案
3p流程与工作说明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