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市赤溪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
自评报告
赤溪镇人民政府
2010年3月
内外同心办教育上下一致创强镇
——赤溪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自评报告
第一部分:基本情况
赤溪镇是台山市唯一“纯客家人”居住的镇,位于台山市东南端,地属半岛(俗称赤溪半岛)。全镇面积达254平方公里,,;镇辖10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89条自然村,总人口33000多人,外来人口3500多人,;赤溪半岛东、西、南三面临海,海岸线长77公里,拥有大小岛屿18个,风光秀丽,青山绿水交融,铜鼓黑沙湾、海角城和客家山庄等已打造成省内著名的旅游度假区。我镇素有鱼米之乡、华侨之乡和旅游之乡的美誉。
赤溪镇人杰地灵,客家人传承先民崇文重教、勤俭供学之传统,在这块宝地生活一百多年来,哺育出一批英才俊杰。有战功卓著的陈宇星将军,中央对外联络部司级干部李芸生,中国国防大学教授袁旭,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玉光,中山医学院教授李俊彪,广州医学院教授杨清源,岭南画派第二代四大名家之一的著名国画大师杨善深,香港著名实业家、全国政协委员吴炳昌等。赤溪镇文化多姿多彩,最具特色的是《诗经》遗风、被誉为天籁之音的客家山歌。(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客家山歌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我镇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十七大”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团结奋进,务实创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2006—2009年,、、;镇财政总收入分别为2647万元、3262万元、4545万元和6480万元。其中2008年镇财政收入在全市各镇中排名第二,获台山市财政收入连续三年超20%以上增幅奖,被评为江门市“发展镇级经济先进单位”。目前亚洲最大的火力发电厂——台山电厂和正在建设中的台山核电分别落户我镇的铜鼓和腰古村,香港惰性建筑物料填海造地工程也在我镇加紧建设。
我镇经济实力的逐年增强,为教育事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镇委、镇政府实施“经济强镇,农业稳镇,科教兴镇”的战略,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不断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科学调整教育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逐步完善镇内各学校的办学条件,加快了我镇学校规范化和现代化建设。目前,我镇有九年一贯制的学校(赤溪中心学校、赤溪有福学校),幼儿园2所(田头蓓蕾幼园、赤溪有福幼儿园),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所。全镇在校中小学生3430人,其中初中学生1570人,小学生1860人;教职工181人;幼儿园入园624人,幼儿教职工56人。赤溪有福学校是江门市一级学校,赤溪中心学校是台山市一级学校,田头蓓蕾幼儿园是江门市一级幼儿园,全镇基本形成幼儿教育、基础教育到成人教育协调发展的全民教育体系。
第二部分:主要做法与成绩
一、统一思想认识,优先发展教育
(一)强化政府办学主体意识。
镇委、镇政府对教育认识到位,措施到位,行动到位,切实把教育纳入我镇建设总体规划。镇委书记多次强调:“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惠及千家万户,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发展教育,重视和支持教育,创建教育强镇,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是构建和谐赤溪的先导和基础”。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加强学习教育法律法规,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发展的决定》精神,形成了“振兴经济必须先振兴教育,赤溪镇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优先发展教育”的共识。
2005年至2008年间,我镇先后制订了《赤溪镇十一五社会发展规划》《赤溪镇十一五教育发展规划》《赤溪镇创建省教育强镇实施方案》《赤溪镇中小学布局调整方案》等关于促进我镇教育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镇委、镇政府多次召开会议,研究解决教育改革与发展问题,制订了教育创强工作方案,并成立了赤溪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工作领导小组,镇党政主要领导任正副组长,还召开了赤溪镇创建教育强镇动员大会,印发了《赤溪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实施方案》,积极稳妥地推进“创强”各项工作全面开展。2007年初开始,镇委、镇政府把“办优质教育,创教育强镇”作为重要任务来落实,以建设规范化学校为重点,实施“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改造工程”、“强师兴校”工程,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努力提升赤溪镇
教育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不断推进镇教育现代化建设和中小学的规范化建设。
(二)坚持对教育实行“四个优先”
1、教育问题优先解决。镇委、镇政府多次召开教育工作会议,研究部署教育工作,谋求教育发展大计,下发了《赤溪镇创建教育强镇实施方案》等文件,对教育“创强”工作作出具体部署,并把教育工作作为镇、村及有关部门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和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
2、教育资金优先拨付。为保障本镇教育的优先发展,2006年以来,
台山市赤溪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_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