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培优练习】《咬文嚼字》(语文人教版必修5).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咬文嚼字》培优练习河北省曲周一中谢建芳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如梦令·春景(秦观①)莺嘴啄花红溜②,燕尾点波绿皱③。指冷玉笙寒,吹彻《小梅》④春透。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注】①秦观:字少游,北宋文学家、词人。此时词人因党祸被贬到杭州做官,继而又被削职,流落到湖南郴州,其间跟家人朋友聚少离多。②【红溜】形容红花无声地、迅速地飘落。③【绿皱】形容春水绿波。④【《小梅》】乐曲名。唐《大角曲》里有《大梅花》《小梅花》等曲;南唐李璟《山花子》有“小楼吹彻玉笙寒”的句子。,不正确的两项是()。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莺歌燕舞,花红水绿,旨在突出自然春光的美好。“溜”字,一个“皱”字,将宁静的春色搅动了,显得那样的轻柔,那样的令人伤感。、四句写天寒指冷,玉笙冰凉,一曲《小梅》呜咽回荡响彻天空,这使得诗歌境界一转。D.“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为点睛之笔。诗人感叹春色渐老,更有那刻骨的相思深情。。既有怀人心绪,也有相思之情。构思新颖,语言通俗,工丽含蓄。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程泌①天池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中原—恨奋难论。却似长江万里,忽有孤山②两点,点破水晶盆。为借鞭霆力,驱去附昆仑。望淮阴,兵冶处③,俨然存。看来天意,止欠士雅与刘琨④。三拊当时顽石⑤,唤醒隆中一老,细与酌芳尊。孟夏正须雨,一洗北尘昏。【注】①程进(1164-1242),南宋词人,辛弃疾好友,先世居洺水,因自号洺水遗民。②多景楼所在的京口(今江苏镇江)附近有金、焦二山,南宋时二山屹立在长江之中。③《晋书•祖逖传》记载,祖逖此伐,渡江,“屯于淮阴,起冶铸兵器,得二千人而后进。”④士雅是祖逖的字,刘琨是祖逖的好友。④甘露寺内有一被称作“狠石〃的石头,形状如羊,相传诸葛亮曾坐其上,与孙权商议破曹大计。,不正确的两项是(),写天地本来没有边际,是谁将南北分开?一个“本”字,传递出词人对人为边际的不满,“谁分”二字问得尖锐而强烈。、二句提出问题,引发思考;三、四句写出词人因南北分裂、中原沦丧而“恨”,明确地回答了"南北竟谁分”的问题。,把长江比作“水晶盆'写出了长江被金、焦二山点破、不复完整的视觉感受。;入寺而游,拍打相传诸葛亮曾坐过的顽石,词人追拥历史,用典抒情。,描绘了孟夏时节的一场大雨,洗去了北方昏结的尘沙。既点明时令,又以景结裔,含蓄蕴籍。观书于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不恰当的一项是()、比喻的手法,将书卷比作多情的老朋友,每日从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随、愁苦与共。,“眼前直下三千字”中的“三千字”并非确数,而是极言诗人在读书时贪多贪快,走马观花。,说读书能不断增长新知,就像东风催开百花、染绿柳枝一样。,以游手好闲的贵公子反衬读书人,突出读书人书房给人四季如春的精神愉悦。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

【培优练习】《咬文嚼字》(语文人教版必修5)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kt544455
  • 文件大小20 KB
  • 时间2019-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