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文化》思考题:
1、简论汉字文化研究的意义。
汉字文化学是一门学科交叉性质的课程,不是一门单纯的语言学课程,也不是一门普通意义上的中国文化课程,而是以汉字为主线,阐明汉字作为一个符号系统、信息系统,它自身所具有的文化意义,注重从多学科来探讨汉字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汉字文化的理论研究所探讨的正是汉字文化学的性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等问题。这种理论探讨是汉字文化研究走向深入、走向成熟的标志,也是汉字文化学这门学科得以产生的最直接、最必不可少的条件。
从汉字入手研究文化,揭示汉字中所蕴涵的文化信息,并根据这些文化信息来研究有关文化现象,这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渠道,它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汉字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换一个角度,利用其他文化项已有的研究成果,用新的方法和眼光去观察、分析汉字,探讨汉字个体字符乃至整个汉字系统在构形、字用及发展演变等方面的特点。利用有关文化项已有的研究成果对个别字形进行考释,这类研究的历史源远流长《, 说文》中便保存了许多根据有关文化现象来说解字形、字义的内容。
古老的汉字不仅记载了中华悠久的历史,而且汉字本身就是活的社会化石,她凝结和蕴含了丰富和形象的历史文化。对于汉字文化的研究,在某种程度上比文献的历史,更具其特有的对历史文化阐述说服力。同时,它也让我们看到了前人的强的的智慧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2、你知道哪些关于汉字起源的传说?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
汉字起源的传说共有六种:
一、文字始于结绳说结绳是一种原始的记事方法。《周易·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许慎《说文解字·叙》也有“接绳而治”的说法。郑玄《周易》注:“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解放前,我事的情况存在。显然,结绳还不是文字,它并没有记录语言。
二、文字来源于契刻说这是与结绳说相提并论的传说。在竹、木等材料上刻上各种痕迹、记号来记事,即是契棵刻。这也是古代广泛地使用过的方法。
三、文字始于八卦说八卦是上古巫人用作吉凶占卜的一种特殊符号。宋·郑樵《通志·六书略·论便从(纵)》:“文字便从不便衡(横)。坎、离、坤,衡卦也,以之为字则必从。故¦︱¦从而后成‘水’,︱¦︱必从而后成‘火’,¦¦¦必从而后成‘﹤﹤﹤(川)’。”按郑樵的说法,由于八卦符号的纵横变化,便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汉字。这种看法很难令人相信。有限的卦爻符号,不管是八卦,还是八八六十四卦,是难以演化出众多的原始汉字的。不过,我们不能排除汉字构形与八卦爻象在文化方面的某些联系。
四、仓颉造字说
传说仓颉看见一名天神, 相貌奇特, 面孔长得好像是一幅绘有文字的画, 仓颉便描摹他的形象, 创造了文字。有的古书说, 仓颉创造出文字后, 由于泄漏了天机, 天落下了小米, 鬼神夜夜啼哭。还有一种传说, 说仓颉观察了鸟兽印在泥土上的脚迹, 启发了他发明文字的灵感。
仓颉造字:这种说法影响很大,古代典籍多有记载。《淮南子·本经训》:“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论衡·骨相》:“仓颉四目,为黄帝史。”
五、汉字神赐的“河图洛书”说
文字是上帝的恩赐,这可能是独立发展的文字所共有的说法。汉字的传说中也保留着一点神赐的影子。河出图、洛出书只是初民的神话,它可能反映文字或先于文字的某种符号最先发生在河洛一带,并不反映文字的真实起源。后世宣扬的文字神赐说,则是为了增加文字的神秘性。
六、汉字的“起一成文”说
创造这种浅说法的人是宋代的郑樵,他认为所有的汉字都是由“一”字演变来的,他的唯一根据是许慎的《说文解字》中五百四十个部首“始一终亥”的排列顺序,即第一个部首是“一”字,第个五百四十个部首是“亥”字。因此,郑樵在《通志—六书略》中提出“一”字可做五种变化,用以概括汉字形体的各种结构。
我觉得这种种传说都是靠不住的。因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正如《荀子·解弊》所说:“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作为记录语言符号系统的文字,是先民们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不断创造,逐渐积累而形成的。各朝代都有新字,后一朝代的字数比前一朝代的字数逐渐有所增多,就足可以证明这一点。比如“氢、氧、氟、氮、钨、硅”等字,就是近代才产生的。所以文字应该是广大劳动人民根据实际生活的需要, 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才慢慢地丰富和发展起来的。
3、作为我们能够看到的最早的汉字材料,甲骨文有什么特点?
从字体的数量和结构方式来看,甲骨文已经是发展到了有较严密系统的文字了。汉字的“六书”原则,在甲骨文中都有所体现。但是原始图画文字的痕迹还是比较明显。其主要特点:
(1)在字的构造方面,有些象形字只注重突出实物的特征,而笔画多少、正反向背却不统一。
(
汉字文化复习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