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工具辅导类】世界科技全景百卷书 (14)农具与农技.pdf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4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农具与农技
农具史话

迟至公元前约年,埃及人才把一种形的棒拴在拉犁、拉车或战车
的牲口的角上。把轭加在它们的肩上、通过制成弓形的部分和加上垫子来使
其感到舒服的想法,是相当晚的时候才形成的。但是要把轭固定在适当的位
置上,轭又必须横过胸前。这是一个缺点,因为牲口一跑轭就绷紧了,轭一
绷紧就会使牲口呼吸不畅,结果是牲口越使劲拉就越不舒服。人们认为,对
牲口的使用可能始于耕地(一种比车轮的发明早得多的生产实践),虽然最
早的犁是人拉的。
轭不仅是拉东西的牲口和被拉的东西之间的连杆,它还能增加悬置和舒
适程度,从而增进任何双轮运输工具,特别是战车的灵活程度。在公元前
世纪末的美索不达米亚,双轮战车(本身是一种比双轴车更快的车)的轴被
挪到了后面,这样,站在车上的武士就不是直接支承在轴上,而是站在轴前
面一点,让轭支承了他的相当一部分重量。这使人和牲口更舒服,实际更好
使,因为人的重量使轭不致跳起来勒住牲口,牲口就能更好地拉车,人也不
必站在轴上,弄得全身抖动,很不舒服。如果我们把一面乌尔军旗(公元前
世纪初期)上的四轮战车,跟在尼尼微的亚述巴尼拔王的王宫里的石头浮
雕上的一个亚述武士驾的有轭和挽具的双轮战车比较一下,就会发现双轮战
车的先进之处。古希腊人使用战车,像使用“出租汽车一样”,只是把人送
上战场。罗马人发现骑兵更方便灵活,所以战车就逐渐淘汰了。然而作为附
加在双轮马车和犁上的部件,轭却保留了下来,没有什么改变。
马刺和马鞍
在西方文明中,马除了是一种负重的牲畜之外,早已成为一种地位的象
征和军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原来是欧洲平原上的一种动物。有理由认
为,马是由欧洲平原上的牧民驯化的,虽然不知道驯化工作是何时开始的。
在亚述,马的驯化肯定不迟于公元前年。在埃及,马最初的出现,
是在公元前世纪,那时喜克索人正从北向南征服这个国家。
一旦产生了驯马的想法,就需要拿出驯马的办法来;而在很早的亚述人
的雕塑品上面可以看到一根绳子或皮带,一端有个环,套住马的下腭。没隔
多久,雕塑品上就有了看起来相当现代化的马勒。马受到了马嚼子的控制;
骑马的人可以用棒子或皮带改变马的压力和方向。除了在马嚼子的两端加上
装饰和短棒,使其变得更加精致之外,一直到中世纪都几乎没有什么进一步
的发展。
第二种控制方法是用靴刺,最初使用靴刺可能是在史前期。乍看起来,
它只不过是附加在靴子后跟上的简单的尖东西,可是它比只用膝盖夹马有效
得多。
在西欧,最早的马刺是个绕着脚踝的型物,上面伸出一个短梗,梗上
带有尖刺。带轮的马刺——马刺上有能自由转动的带刺的轮子——于
年以后才被普遍采用。
最早的“马鞍”只不过是叠起来的毯子或布,棉马鞍的出现是下一步的
事情。木马鞍的发明年代不能确切地知道,因为难以确定画上画的是棉马鞍
还是木马鞍。木马鞍是在公元一世纪左右传到欧洲的。为了保证坐得稳当,
马鞍的前桥和后面的弓形部分作得比坐处高(为了比武厮杀,后面的弓形部
分通常做得很高,有两个弧形的把手护住骑者的腰;而马鞍的前桥则有钢制
的保护板和突出物,以保护骑马人的安全)。马鞍经常用象牙和皮革来装饰
和制作。
虽然马有巨大的价值,然而在欧洲,直到中世纪前仍远未充分发挥其作
用。骑无鞍马的人受到许多限制,即使骑术很好,也坐得不稳当。他不能尽
力挥剑,不容易躲闪,盾牌上受到狠狠的一击就可能摔下马去。
马镫
人类骑马史上的大多数时间里,双脚都无所寄托。波斯人和米堤亚人、
罗马人、亚述人、埃及人、巴比伦人和希腊人,这些古代民族的强大军队,
大多对马镫一无所知。亚历山大大帝的骑士横扫整个中亚时,都骑在马上无
处搁脚。奔驰或跳跃时,骑手们必须紧紧抓住坐骑的鬃毛,以免颠下马背。
罗马人发明了一种安在鬃毛前部抓手的器具,这使得他们在地面崎岖的情况
下能有个东西可抓;不过每当他们未能紧紧夹住马肚时,两条腿便只好摇来
晃去地悬着。
没有马镫,骑上马也不那么容易。剽悍的武士为自己能左手紧抓马鬃,
飞身上马而自豪。有些不用马鞍的骑手今天仍然这样上马。古代的骑兵部队
用手中的矛点着地支撑身体而跳上马,也有像撑杆跳似地腾空而上,或者靠
踩住安装在矛上的横栓而上马。否则便需要马夫当垫脚骑上马了。
到了大约公元世纪,我国改变了这种局面。借助其先进的冶金技术,
先人们开始生产铸铜或铸铁脚蹬。马镫的发明者未能青史留名,而最初的想
法可能是从偶然用皮绳打成套环再踩套环上马而得到启发的。自然,这样的
皮绳套环不可能用于策马行进,因为一旦跌下马来,皮绳套势必会将骑手拖
住,其后果是很危险的。这样的皮绳套可能最先由中国人、印度人或与我国
接壤的中亚游牧

【工具辅导类】世界科技全景百卷书 (14)农具与农技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中国课件站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1-07-19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