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斋里的小主人
纸的由来
世界上诸多发明之中,纸这种记事材料大约可算是最伟大的一种了,因
为它使人类的文明得以传播和延续。
任何物件的发明,都有其产生的特定背景,都是无数发明的交融递变的
产物,纸的发明也不例外。
今天,我们使用的纸的发明至今不过年,而人类的文明史却更长得
多。我们之所以能知道那段遥远的历史,还真得感谢在真正的纸发明之前,
人类所发明的其他形形色色的“纸”,感谢我们的先人为之作出的努力。
在美国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珍藏着一件从秘鲁出土的古代文物“基
普”。如果你有幸看到这件稀世之珍的话,可能会大失所望,因为它只是一
些打上好些绳结的烂绳子。原来,基普是古代印第安人用来记事的。
在世界各民族发展过程中,几乎都有过这种结绳记事方法。我国古籍
《易·系辞》中写道:“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之以书契。”意思是上古
的人是靠在绳子上打结来处理问题的,后来的圣人才用在纸上书写来代替
它。
今人考证,这种用结绳来记事的方法也颇为复杂。人们约定以各种不
同大小、式样、颜色的绳结来表示不同的事情,希望用绳结来帮助记忆,或
用来传递信息及用来传示后人。如果要记载的信息较多、较复杂,这绳结也
弄得很复杂,有时是一串绳结接二连三地打在一起,有时是一根绳结上派生
出许多小绳结。古人用这种绳结记的事,今人根本无法猜度。就拿秘鲁的那
件基普来讲吧,如果今天的每个人就那些绳结作出自己的解释的话,恐怕有
多少人就有多少种解释。
有意思的是,在纸这种记事材料发明很久以后,在世界上一些文化落后
的地区,人们仍在用类似远古人类结绳那样的原始方式来记事,只不过将绳
结改成了表达略为明确一些的实物而已。这种实物记事真可以称为是活生生
的“出土文物”了。
公元前年,埃及人与居住在小亚细亚的赫梯人发生了战争,一打就
是年,互有输赢,损失惨重。终于有一天,他们决定讲和了。公元前
年,在埃及法老的王宫里,赫梯人派来的使团与埃及人达成了双方结束战争
的协议,缔结了和约。
在没有纸的年代里,想到将文字刻下来的,不仅仅是中东的人。
公元年(光绪二十五年),清朝主管教育的高级官员——国子监祭
酒(国子监是国家最高学府,相当于国立大学,祭酒相当于大学校长)王懿
荣生了病。医生诊脉后开了处方,家里人取回药,王懿荣在一种叫“龙骨”
的药上发现了一些人工留下的花纹。他仔细看了一下,觉得这些花纹很特
别,就叫家人再去药店买些花纹更清楚的“龙骨”来。
“龙骨”其实是古代脊椎动物的骨骼和牙齿的化石,中医用来医治惊悸、
久泻、自汗盗汗等症。在远古时代的东西上,为什么会有人工刻凿留下的痕
迹呢?王懿荣素来对考古极有兴趣,他对此好生奇怪。
王懿荣收集了不少丝纹清晰的“龙骨”,并打听到这些“龙骨”是从河
南安阳地下挖出来的。安阳是商代的都城。经过王懿荣及其他一些学者的考
证。果然证明这些花纹就是多年前殷商时的古文字,因为它刻在龟甲和
兽骨上,就被称作为“甲骨文”。
在对甲骨文进行考释后,人们才知道,这种龟甲和兽骨,在当时主要是
用来占卜的。殷人认为生活中的一切都要听命于上天鬼神,所以凡是祭祀、
种植、狩猎、出征、疾病、刮风、下雨、生儿育女等,都要占卜。
占卜完了,要把结果记下来。记在哪里呢?最方便的就是记在占卜用的
骨上了。殷人用一些坚硬的东西将字刻在甲骨上,大的字超过半寸,小的如
同芝麻。甲上的文字,使我们对多年前发生的事,多少有一点了解。
后来,占人又把字用刀刻,或用漆、墨等写在竹片或木片上。这种竹片、
木片大约有一二尺长,每片可以刻上十来个字,多的可以到三四十个字。古
时,竹片叫“简”,木片称“牍”,信为“书简”、“尺牍”,因为当时的
信是用这种竹、木片“纸”写成的。早先,汉字之所以由上到下竖写,而不
像其他民族的文字多数由左到右横写,也是由简牍的书写特点而决定的。
古时人们写信用不了多少竹片,如要写一本书,就不然了。必须用绳子
将竹片连起来才能阅读。现在我们称书的量词为“册”,就是将一片一片的
简、牍穿起来的象形字。
我们可以想像得出,这种用竹、木片“纸”写成的书必定是笨重而不便
携带的。战国时,思想家惠施外出讲学,带的书简就装了五车,“学富五车”
的典故即出于此。显然,这种笨重的“纸”,严重地影响了文化的发展。
就在我们的古人往甲骨上刻字的时代,古埃及人已在用轻便的纸莎草纸
来记录文字了。
纸莎草是一种高大的草本植物,外形有点像芦苇,可长到米高。这种
植物的故乡在埃及。数千年前,尼罗河两岸肥沃的冲积平原上曾遍布它的足
迹,而现在它在埃及早已绝迹,在非洲只有苏丹和叙利亚的少数地区还有生
长,欧洲的最后一批纸莎草在西西
【工具辅导类】世界科技全景百卷书 (18)文化用品博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