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论文.docx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论文.docx一、当前高校贫困生群体感恩教育状况一缺乏应有的感恩意识感恩意识缺乏是当前受资助贫困生表现较为突出的现象。对贫困生的资助,既包括物质上的帮助,也包括情感、心理、精神上的关爱。但很多贫困生在接受资助后并没有表现出应有的感恩意识。例如对父母的辛劳付出不知感恩,认为父母这样做事天经地义;对学校的资助不知感恩,个别学生还对资助金额抱怨有加,认为不公平,有的甚至为争取学校资助,造假材料,办假证明,瞒天过海,做出一些违背做人原则、社会公德的事情;不知感恩政府和社会,部分贫困生在接受国家助学金、奖学金、助学贷款等资助时,认为是理所应当,丝毫没有感恩之情;部分学生在接受社会资助时,当时表现得乐观积极,甚至做出诸如回馈社会、回馈他人之类的承诺,一旦资助到手便将承诺抛之脑后,个别学生甚至做出与当初承诺相违背的事情,严重影响了学校教育与学校声誉。二缺少应有的感恩行动调查发现,虽然多数受资助的贫困生能深切感受到生活的艰辛和不易,理解受到资助的重要意义,但一些学生在实际行动上却不能做到知行合一,使资助的效果大打折扣。一是生活不能节俭如一。部分贫困生过分爱慕虚荣,盲目与其他学生攀比,或怕被其他学生嘲笑,在接受资助后,生活依然大手大脚,铺张浪费。二是不能做到自立自强。为减轻贫困生学习生活上的经济压力,许多高校针对贫困生都设有勤工助学岗位,但部分贫困生碍于面子,不愿、不想通过自己的劳动勇敢担当,有的贫困生对助学岗位挑肥拣瘦等。三是不能做到诚信还贷。为帮助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国家设有助学贷款政策,但部分贫困生在毕业参加工作后,不能按照当时的协议承诺认真履行还贷义务,找各种借口推脱,致使国家遭受损失。三缺少应有的报恩回馈感恩不仅要有感恩知恩的意识,还要采取实际行动回报施恩者,更应该在思想、心理、行动上永存大爱,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利用各种机会方式,传播爱心,奉献社会,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以此带动整个社会风尚的形成。然而部分高校贫困生在接受资助后,报恩回馈的意识和行动严重缺乏,在别人急需帮助时不能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做到主动奉献、传递真情、回报社会。二、当代高校贫困生群体感恩教育缺失的成因透视一家庭教育缺失的影响父母是孩子的启蒙教师,家庭教育是孩子接受德育的基础。但受多重因素的影响,我国家庭教育严重错位,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造就一大批以自我为中心,性格心理不健全,自立意识、集体协作意识严重缺乏的下一代。一些学生对父母的辛勤付出不知感恩回报,将父母对自己无微不至的照顾看成理所应当,种种违背社会伦理道德现象的出现,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家庭教育在对学生感恩意识培养上的忽视乃至缺失。二高校感恩教育的缺失在现有的教育体制下,高校办学理念的功利主义倾向严重,高校为吸引生源,扩大办学规模,更加注重升学率和就业率,而对学生的感恩教育、心理疏导、思想引导重视程度不够。感恩教育未能在校园得到实质性推广普及,未能激发学生的精神感悟和切身体验,未能真正发挥对学生思想行为等方面的导向作用,高校感恩教育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作用。同时,从高校资助工作开展的实践看,很多高校资助工作还停留在对贫困生物质帮助的表层,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意志力、顽强品质、担当精神、感恩情怀等治标方面,重视不够、措施不多、效果不好。三社会等外在因素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思想意识、社会结构、价值取向等方面都发生

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花开花落
  • 文件大小24 KB
  • 时间2019-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