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楼逃生装配研讨.docx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高层和超高层建筑越来越多,高层建筑火灾也呈上升趋势。从近期的高层建筑火灾案例可以看出我国消防应急救援能力严重不足,难以满足消防现实斗争的需要。上海1•15特别重大火灾事故的发生给消防工作者提出了许多需要切实解决的问题,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的应急疏散逃生是其中的关键问题。在建筑中配备多种形式的逃生救援设备,保证受困人员能够有效自救和互救,快速疏散到安全区域,是必须达到的首要目标。笔者总结了目前国内外逃生设备及相关标准的研究及应用现状,剖析各种逃生设备的优缺点,并对新型逃生设备的研制提出建议。 1国外研究现状日本研制出一种不锈钢螺旋型室外楼梯,人员可通过楼梯滑下,该装置结构简单,但占用过多室外空间,影响建筑物美观,一旦房间内着火,该装置不能防烟防热,无法保证逃生人员的安全,且因长久置于室外,室外环境为其维护和保养带来很大困难。由于上述局限,该装置仅适于较低的楼层,不适于高层建筑的逃生。德国研制出一种由运载器、载人舱和齿轨3部分组成的救生系统,齿轨安装在高层建筑的外墙上,对一幢35层的楼房来说,救援能力可达250人/。这种设备逃生效率较高且适于高层建筑内紧急疏散,但安装复杂,有些只能在有电的情况下才能运行,断电则无法启用。以色列发明了一种逃生装备,该装备用防火布做四面墙体,用玻璃纤维和树脂做成复合底板,形成一个5层的折叠逃生舱,每层可容纳3人。动力来源于两台安装在避难层或顶层的柴油发动机,逃生舱逐层下降打开,当消防设备研究5层折叠逃生舱都打开后逃生舱缓缓降落地面,逃生者一层一层地离开。该技术已获得美国消防协会认证,主要针对百米以上超高层建筑。该装置疏散效率高,运行平稳,但造价昂贵,保养维护复杂。西班牙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安装在楼梯间的逃生装置,见图1所示。该设备为单人输运装置,沿建筑物顶棚安装导轨,该装置以可控的滑行运动将人员安全地运送到紧急出口。该装置装卸方便,使用者还可使用手刹来控制滑行速度,避免使用时出现碰撞事故。但是该装置会破坏楼梯间的外观;对滑轨精度的要求很高,增加了安装施工难度;一旦烟气窜入楼梯间,该装置将无法使用;目前该装置尚处研发阶段,有些技术尚不成熟,如在手刹制动方面还有待改进。图1楼梯间逃生滑轨示意图2国内发展现状我国消防应急救援装备能力与高层建筑的快速发展严重失衡,目前的装备品种单一,作业能力远远落后于高层建筑的发展。目前我国的救生逃生设备主要有1单人或家用的小型逃生器。一般家用逃生器材体积较小,通常一次只能供一人使用,但机动灵活,如缓降器、逃生软梯等,见图2所示。火灾发生时,将这些小型的逃生器材挂在窗台或阳台上,被困人员即可通过软梯或缓降器逃生,但考虑到安全问题,—28建筑火灾逃生避难器材第1部分配备指南》的要求,缓降器只可在低于30的楼层使用,逃生软梯使用高度不高于15,逃生绳仅能用于6以下的楼层。缓降逃生绳软梯图2小型逃生器材2救生气垫。救生气垫是一种利用充气产生缓冲效果的高空救生设备,见图3所示。它具有充气时间短,缓冲效果显著,操作方便等特点。由于其采用阻燃的高强纤维材料制成,因此,具有阻燃、耐磨、耐老化、折叠方便、使用寿命长等特点。图3救生气銎需要注意的是,火灾发生时要慎用救生气垫。因为在火场铺设气垫等于变相鼓励受困人员跳楼,这会衍生三个很严重的问题一是受困人员可能在气垫尚未完成充气前就向下跳而造成伤亡;二是受困人员看到气垫后争先向下跳,先跳的人来不及离开气垫,后跳的人已跳下来发生碰撞;三是根据测试,距地面15~20是气垫逃生的极限约六层楼以下,而火场设气垫后,无法要求只有六楼以下的人才可以跳。此外,充气完成后的气垫太轻,容易飘动。 2006年8月29日,公安部批准发布了631—2006消防救生气垫》,消防救生气垫分为普通型消防救生气垫和气柱型消防救生气垫。标准规定了消防救生气垫的型号、技术要求、试验方法、使用贮存、日常检查和检54验规则。由于消防救生气垫产品的特殊性,标准明确规定其仅可在消防部队紧急救援且无其他任何可替代方法时使用,救援高度不得超过16。气垫每三个月应取出充气检查一次,用50的沙袋从12的高度进行三次投放试验,常检查中严禁由人员进行试跳。 3多人逃生箱式缓降装置。该装置采用两个箱体疏散逃生人员,见图4所示。每个箱体内最多可运送6人,两个箱体上下往复运行,逃生效率最高为300人/。目前,该装置在医院及其他办公场所均有应用。图4多人逃生箱式缓降装置该装置采用空气阻尼技术,可在无电的情况下使用,其缺点是安装位置固定,不能自由移动,且只能从顶层直接下降到一层,中间不能停靠疏散。虽经生产厂家改进,但仍存在若干问题一是疏散梯的分层停靠问题,通过技术改进,采用蓄电池可实现指定楼层停靠,但受蓄电池容量限制,停靠作业时间有限,目前只能维持15~30。而更大的困
高楼逃生装配研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