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观察中发现,在实践中验证
----------“被减数是6、7的减法”的教学案例
安徽省肥西县桃花工业园中心校段红霞
教学内容: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50页的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初步掌握得数是6、7的减法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得数是6、7的减法算式。
2、使学生从具体情境中理解根据一幅图可以列出两道减法算式,体会两道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和推理能力。
,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内容分析
6和7减法,它是在5以内加减法和6、7的加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教材由以前的一幅图表示一个算式过渡到一幅图表示两个算式。这样的编排,便于学生根据算式之间的联系,利用联想推出某些算式的得数,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材还注意用同样的学具摆加法算式和相应的减法算式,这样安排是为了学生由“一图两式”的学习向“一图四式”的学习做好准备。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可以看出,教材的编写无论是从内容的呈现方式,还是习题的设置上都重视儿童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提供丰富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这些正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基础。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应该充分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来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生分析
“6和7的减法”是在学生学习了5以内的加减法和6、7的加法,掌握了6、7的顺序及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相当一部分同学已经能够进行6、7的减法计算,在现实生活中也有相关计算的经验。
由于学生已有5以内加减法学习的基础,并且前面刚刚学习6、7的组成,计算的难度不大,但是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算式,应该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体会相应的减法算式之间的不同和联系。
难点:体会相应的减法算式之间的不同和联系。
重点:掌握被减数是6、7的减法,理解一图两式。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在学习得数是6、7的加法时,我们看到了小朋友去植树的画面,现在这些小朋友己经到达了植树地点,正在植树。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被减数是6、7的减法》
(1)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生答:种树
师:一共有几人在植树
生:一共有6人在植树
师:6人里既有男同学,也有女同学,是男同学和女同学合起来的人数。
师:一共有6人在植树,男同学有4人,女同学有几人?
生:有2人
师:你是怎样知道的。
生:因为6可以分成4和2
师:6人里去掉男生4人,就是女生的2人,去掉就是用减法。可以列算式6-4=2.
师:列出算式6-2=?
生:男同学和女同学合起来的人数
师;2是什么?
生:2是女同学的人数
师;6-2=4是6人里去掉女同学人数就是男同学的4人。
师; 这个算式就是一共有6人在植树,女同学有2人。男同学有几人?的算式。
师;这两个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
生:都是从6人里去掉几人。
生:都是6放在前面
师:他们有什么区别
生:6-4=2是6人里去掉4个男同学得到2个女同学。6-2=4是6人里去掉2个女同学得到4个男同学
“试一试”
师:图上有几个萝卜
生:7个萝卜
师:虚线把萝卜分成几部分,左边几个?,右边几个?
被减数是6、7的减法的教学案例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