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例老年患者静脉输液并发症原因分析及对策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在静脉输液时如何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分析2年间46例老年患者在静脉输液治疗中出现输液并发症的原因。结果46例输液并发症中有28例(%)出现渗漏性损伤;11(%)发生静脉炎;8例(%)发生输液反应。结论掌握了老年患者的生理功能及血管特性、静脉输液出现并发症的原因及采取有效的预防对策,减少渗漏性损伤、静脉炎、输液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老年患者;静脉输液;并发症;预防对策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重要治疗方法。由于老年人生理功能处于退行性状态,老年患者皮肤老化,皮下组织疏松,血管弹性减弱,韧性差,故在输液过程中易出现渗漏性损伤、静脉炎、输液反应等并发症。因此,探索老年患者静脉输液并发症的预防对策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资料
我科自2008年1月至2009年10月,46例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治疗出现输液并发症,男18例,女28例,年龄54~82岁,。一般输液7天,最长输液51天。
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包括渗漏性损伤、静脉炎、输液反应等。46例老年患者静脉输液并发症比率最高是渗漏性损伤,其构成比率见下表1。
2并发症的原因
静脉炎是由于物理、化学、及感染等因素对血管内壁的刺激而导致血管壁的炎症表现[1]。静脉炎和渗漏性损伤临床表现轻则局部红、肿、疼痛、条索样静脉炎、血管硬化,重则引起局部缺血坏死,功能障碍。而老年患者因其血管脆性增加,机体的恢复功能下降,出现静脉炎和渗漏性损伤的几率增加,其原因如下
,静脉内输入各种刺激性溶液,应用刺激性较强的药物等。特别是20%甘露醇,要求流速快、使用间隔时间短,加之表浅静脉反复使用,使静脉壁受损,血管通透性增加,增加了药物渗漏的机会,不仅威胁血管周围组织,同时加重受累血管的炎性刺激,造成静脉炎的发生[2]。
、固定方法不当、导管针的材质、长度与管径大小、穿刺人员的操作技术不慎、导管针留置时间延长等。导管针留置时间延长静脉炎的发生率较高,留置72~96h,%[3]。
引起输液反应的原因比较复杂,大致包括:
多由于液体过期、变性或污染的液体等。
污染主要指局部消毒不严,输液瓶消毒不完善或污染,消毒液浓度不足,输液器污染,针头污染,加药针管污染,配药后时间过长污染,输液环境不洁等。
消毒液涂檫于皮肤上应有一个短时间与皮肤的细菌发生作用的过程。然而,护理人员有时工作忙,输液患者多,只顾完成工作,未等消毒剂干就进行穿刺,以及未按要求做到一人一带,一人一洗手的最基本的规范,因为医务人员的手也是传播病原微生物的最常见途径,在进行穿刺时就有可能将细菌带入血液循环。此外,提前将药物加入输液中;加药时不戴口罩;手握注射器活塞抽吸和加入药物等不规范操作,都可造成细菌污染。
老年人对输液反应的耐受性差,药
46例老年患者静脉输液并发症原因分析及对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