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蒋雪艳大学语文课件课件-诗歌-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ppt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2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高启(明)艺术特色内容解析创作背景作者评介代表诗作作者简介目录认识怀古诗思考与练习高启(1336-1374),元末明初诗人。字季迪,号青丘子,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高启为人孤高耿介,思想以儒家为本,兼受释、道影响,厌倦朝政,不羡功名利禄。一、作者简介洪武三年(1370)秋,朱元璋拟委任他为户部右侍郎,固辞不受,返青丘以教书治田自给。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一、作者简介高启在文学上的最大成就,则是在元末明初这段以演义、小说、戏曲为主流文化的不利环境下,独树一帜的挑起了发展诗歌的重担,并改变了元末以来缛丽不实的诗风,从而推动了诗歌的继续向前发展。一、作者简介其诗清新超拔,雄健豪迈,尤擅长于七言歌行。他的诗体制不一,风格多样,学习汉魏晋唐诸体,均有模拟痕迹。不过他才思俊逸,诗歌多有佳作,为明代最优秀诗人之一。一、作者简介其部分诗歌描写了农民劳动生活,如《牧牛词》、《捕鱼词》、《养蚕词》等。这些诗没有把田园生活理想化,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阶级剥削和人民疾苦。部分是个人述志感怀、游山玩景以及酬答友人之作,也有对统治阶级微露讽刺。如《寓感》、《太白三章》、《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二、代表诗作鉴于高启在诗歌方面作出的巨大贡献,不仅后人尊称他为“明初诗人之冠”,而且历代诗评家也都对他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大清第一才子”清人赵翼在《瓯北诗话》中推崇他为“(明代)开国诗人第一”;一代伟人、诗人毛泽东干脆在自己的书法作品中称高启为“明朝最伟大的诗人”。三、作者评介季迪诗自古乐府、文选、金楼诸体,下至李、杜、王、孟、高、岑、钱、郎、刘、白、韦、柳、韩、张以及苏、黄、范、陆、虞、杨,靡所不合。——缪永谋(明)上自汉魏盛唐,下至宋元诸家,靡不出入其间。——沈德潜(清)其于诗,拟汉魏似汉魏,拟六朝似六朝,拟唐似唐,拟宋似宋,凡古之所长无不兼之。——纪晓岚(清)三、作者评介此诗作于公元1369年(洪武二年),明代开国未久之际。作者生于元末明初,饱尝战乱之苦。当时诗人正应征参加《元史》的修撰,怀抱理想,要为国家作一番事业。当他登上金陵雨花台,眺望荒烟落日笼罩下的长江之际,随着江水波涛的起伏,思潮起伏,有感而作。四、创作背景

蒋雪艳大学语文课件课件-诗歌-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416612240
  • 文件大小2.68 MB
  • 时间2019-08-13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