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ICU分离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分析.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ICU分离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分析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作者:陈燕青赵仲农钱小
铜绿假单胞菌是临床最常见的条件致病菌之一,已对临床感染的控制构成严重威胁[1~3]。现就本院ICU近三年来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进行研究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菌株
收集2002年6月至2005年6月ICU住院患者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67株,细菌来源包括痰液58株,咽拭子7株,留置导尿2株。
主要试剂
2-巯基丙酸(2-MPA)购自Sigma公司。抗菌药纸片:氨苄西林/舒巴坦,替卡西林,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头孢他啶,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和复方新诺明,均为英国 Oxoid公司产品。
方法
采用Kirby-Bauer琼脂扩散法,L 2005年版判断[4]。 27853。
金属
β内酰胺酶(金属酶)测定
采用2-巯基丙酸(2-MPA)协同试验方法[5],在预告已涂布待检菌MH平板上分别贴上2-MPA纸片和头孢他啶纸片,两纸片中心间距30mm,过夜培养后观察结果,凡头孢他啶片抑菌环扩大者即判为产金属酶阳性。
金属酶和外膜蛋白分析
用PCR方法分别检测金属酶IMP型和VIM型和外膜蛋白D2(oprD2)。靶基因引物序列(5’→3’)AT;GGTCGG(A/G)G;ATTTGACGGAG。碱裂解法提取DNA模析,按说明书设置各PCR反应体系和热循环参数,PCR扩增仪为PE 9600型。扩增产物作2%琼脂糖凝胶电泳,PCR检测阳性对照DNA(以上试剂盒及对照物均由无锡克隆遗传所提供)。
2 结果
金属酶检出结果
检出产金属酶菌28株(%),分别为痰液25株,咽拭子3株。基因检测23例阳性,其中IMP型17株,VIM型6株,型别不明5株。检测有32株缺失。
药敏试验结果
见表1。表1 67株铜绿假单胞菌对13种抗生素耐药率(略)
3 讨论
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主要有外膜蛋白D2丢失和产生
β内酰胺酶,其中产生金属酶可导致几乎对所有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且酶抑制剂的抑制作用很弱[6]。本研究结果,在67株细胞中用2-MPA协同试验有28株为产金属酶株;基因检测有23株阳性,目前已知的金属酶基因型有IMP、VIM、L1、OXA、GES、2TFFU等[7],是否还有其它基因型别尚有待研究。值得关注的是2003年和2004年的菌株基因型以IMP为主,随后演变为以VIM为主,总共有32株细菌证明蛋白D2 缺失,其中产金属酶的菌株均为缺失,表明外膜通道不畅也是导致细菌耐药的主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已有上升趋势,尤其是产金属酶的菌株。对13种常用药物的检测结果表明,产金属酶菌株除对替卡西林、亚胺培南全部耐药外,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复方新诺明、哌拉西林、头孢他啶、头孢哌酮、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也在50%~93%之间。耐药率<50%的仅有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头孢吡肟,与文献相近[1,2,8]。按照对亚胺培南、头孢他啶、哌拉西林、

ICU分离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529039003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4-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