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内经》之情志调护在冠心病心绞痛治疗中的应用.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内经》之情志调护在冠心病心绞痛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作者:杨小红,张国庆,叶翠英
【关键词】冠心病;心绞痛
冠心病心绞痛属中医胸痹心痛范畴,而该病与情志变化之间的关系,早在《内经》中即有论述,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灵枢口问篇》)。近年来,情志因素与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病及其治疗的关系已日益受到广泛的关注,目前公认,不良的情志刺激是冠心病心绞痛发病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危险因素,而良好的情志调护则对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和康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多年的临床实际工作中,笔者将《内经》中有关情志调护之理论有机地应用于临床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中,不仅可以明显地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而且对该病的远期疗效和康复亦有很大的帮助。
1 情志变化是脏腑功能活动的客观表现,与心之关系密切
机体的情志活动与变化与内脏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脏腑的功能活动主要靠气的温煦、推动和血的濡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
“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非忧恐”。可见情志的活动与变化必须以五脏精气为物质基础。然“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灵枢邪客篇》),故无论何种情志变化都与心脏关系最为密切。正常的情志变化是机体对外界刺激所产生的各种自我调节的反映形式,这种调节形式在心的主导下,使怒而不过,思而不结,惊而不恐,忧而不悲,进而使情志有节,意和气扬,营卫调和,心脉通畅,脏腑功能活动趋于正常,诚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2 情志的异常变化与冠心病心绞痛之间的关系
《灵枢经水篇》说:“五脏者,合神气魂魄而藏之。”即人的精神情志活动与五脏功能密切相关,若长期剧烈的外界精神刺激或忧愁思虑长期不解,则可伤及五脏,轻者致气机逆乱,继者可耗伤五脏气血。然“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灵枢邪客篇》)”,“故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灵枢口问篇》),说明情志的异常变化与心病的发生关系极为密切。心主血脉而藏神,若情志畅达,则气血调和,营卫通畅,环周不已,若情志过极,则可致心气郁结,气滞血瘀,耗伤气血。可见情志的异常变化,多易先损伤心脏,致心脉痹阻而引发冠心病心绞痛。
3 《内经》之情志调护在冠心病心绞痛治疗中的应用
如前所述,情志的异常变化与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病关系密切,因此,在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过程中,配合适宜的情志调护,对本病疗效的提高和康复,其临床意义是显而易见。《素问汤液醪醴论》说:
“精神不进,意志不治,故病不可愈。……病为本,工为标,标本不得,邪气不服”。《灵枢师传篇》又说:“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便,开之以其苦,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乎”。因此,临证之际,宗《内经》之意,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时,适宜配合情志调护,往往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告之以其败是指对患者既要指出其患疾病的危害,引起患者对疾病的重视,但同时也不能因患病后不能释怀,产生错误的理解。由于每个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个人情况,如社会地位、经济状况、文化程度等均不相同,加之对一些宣传的误解,因此,患病后可以导致不同的情志变化。有的不

《内经》之情志调护在冠心病心绞痛治疗中的应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豆芽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4-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