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学生起点分析学生在小学已学习了乘法分配律,在第二章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运算,在本章学习了“字母表示数”、“代数式”、“整式”等有关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计算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鼓励他们大胆尝试,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以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二、教学任务分析本节课的重要任务是整式的加减法(即合并同类项),这既是基础的知识,也是本章的重点学习内容。本节课旨在通过学生解决生活中碰到的实际问题,感受分类、整理等思想、方法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教学中要始终遵循学生主动学习的原则、循序渐进的原则等。还要充分利用PPt,可以使情境的引入更自然实际,使重要知识、学习经验更加突出。(一),理解合并同类项法则所依据的运算律;,能进行同类项的合并;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具体情境导入同类项以及合并同类项的概念,经历合并同类项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等能力。2、通过大量练习巩固,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解题经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分类、整理等数学思想、方法,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从交流中获益。(二)教学重、难点正确合并同类项是重点;找出同类项并正确合并是难点。三、教学过程设计本节课由四个教学环节组成,它们是:①知识回顾;②导出定义;③领悟法则;④应用法则;⑤小结归纳,巩固拓展。第一环节:知识回顾活动内容:1、单项式:表示数与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单项式。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2、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练习:你能指出下列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吗?①100a②-9x2y2③5ab2④200a⑤-13ab2⑥5x2y2请仔细观察以上单项式: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吗?你能把它们进行分类吗?(小组讨论)第二环节:导出定义同类项:共同点①所含字母相同;②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像这样的项叫做同类项。特别说明:所有的常数项都是同类项。练习:图3--6的长方形由两个小长方形组成,求这个长方形面积。8n+5n=(8+5)n=13n理论依据:乘法分配律合并同类项: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思考:
整式的加减.整式及其加减(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