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化市第五中学宋玉霞 复习目标: 1、了解本文作者及写作背景。 2、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意义。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3、掌握文言实词、虚词意义。 4、背诵理解重点语句。 5、课文内容拓展。 复习过程: 一、解题: 1.“表”的一般内容是议论和叙事,往往有抒情色彩;它是古代奏议的一种,用于向君王陈说作者的请求和愿望的文体。《出师表》是出兵打仗前,主帅给君主上的奏章。 (181—234年),字孔明,号卧龙,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县)人。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国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千百年来诸葛亮成为智慧的化身,其传奇性故事为世人传诵。诸葛亮一生主要着作有:《三国志》、《前出师表》、《后出师表》、《隆中对》等。由于作战的需要,他在天文、符咒、奇门遁甲上研究很深,《三国演义》上讲述很多。诸葛亮于公元234年终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军中。 (即课文梗概介绍): 二、背诵课文片段后回答问题: 1、请同学们跟着录音背诵《出师表》第1、2、5段后回答:在这三段中分别提出了那三条建议: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 2、请同学们跟着录音背诵《出师表》第6、7、8、9段后回答(1)哪些语句可以看出诸葛亮的一片忠心?(2)如何看待诸葛亮的一片忠心? (1)a、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 有二十一年矣;(6) b、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7) c、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7) d、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8) (2)、摒弃封建忠君思想,学习他为国家兴盛强大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三、解释句中标记的实词: 1、中道崩殂(帝王之死。崩,古时指皇帝死亡。殂,死亡) 2、此诚危急存忘之秋也( 时候) 3、追先帝之殊遇(追念)( 特别的知遇,指刘备的信任 ) 4、妄自菲薄( 毫无根据地看轻自己。菲薄,轻视 ) 5、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引喻,比喻。义,适宜恰当 ) 6作奸犯科( 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 ) 7、付有司论其刑赏( 给予,交付 )( 罚) 8、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昭,彰显、显示) 9、简拔以遗陛下(选拔 ) 10、性行淑均( 淑,善)( 均,公平、平均) 11、晓畅军事(明晓、精通 ) 12、躬耕于南阳(亲自) 13、不求闻达(显达,有名望) 14、猥自枉屈( 辱,这里是降低身份的意思 ) 15、寄臣以大事(托付) 16、夙夜忧叹(早,早晨) 17、攘除奸凶( 排除、铲除)( 奸邪的势力) 18、斟酌损益(损,除去。益,兴办、增加) 19、以彰其咎(表明)( 过失) 20、察纳雅言( 接收)( 正确 ) 四、辨别古今词义 例句 古 义 今 义 诚宜开张圣听
出师表复习课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