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科技信息职校论坛& 年第期
中西讣告文化对比探讨
陈昕昕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江苏南京
【摘要】讣告是通知死亡的一种文书,本文通过对比中国和英美国家的讣告的写作差异,总结出由于文化不同而产生的思维方式不同。虽
有国情不同,但也希望国内的讣告改进发展。
【关键词】讣告;死亡;文化;思维方式
讣告又称“讣闻”、“讣文”.常以死者亲属、死者生前好友、死者生全篇妙趣横生,没有运用什么很复杂的词汇,简单的两百多个单
前所在单位,,性格生平,其一波三折的感情史刻画的栩
所使用的一种通知文书,“讣”是告丧的意思。在古语中:赴通“讣”,即栩如生尤为最后一句“
报丧古人讣告字只作赴者,取急疾之意。如《礼记·檀.
弓》:“伯高死于卫,赴于孔子。”意思是说,伯高在卫国死了,别人向”.”一.’
孔子报丧。,却是如此贴切。与国内千篇一律的讣告:姓名,
人,所以上古都用“赴”字。又如:赴闻报丧;赴告春秋时,各简介形成鲜明的对比。
亡祸福等事告诉别国。凶事叫赴,其他的事叫告。今俗称讣告。讣告表究其原因,中西方文化不同而使然。文化会影响人们对外界事物
现的是对死者的敬意,缅怀逝去的生命。中国的讣告的一般形式为:
在开头一行的中间写“讣告”二字,或以讣告前冠以死者名字, 必然存在着差异。
字体要稍大于正文字体。家、道家和佛教思想对中国人思维方式的形成产生很大效应。这三种
写明死者的姓名、身份、因何逝世,逝世的日期,地点和终年岁哲学思想都很重视人的悟性,因此中国人的所作所为相比来说比较委
数。终年岁数一般写为“享年××岁”或者“享有××岁”。终年则指死时已婉和含蓄,要让人经过反反复复的思考后才明白背后的真正意思。而
活到多少岁。享年,一般用于自己的长辈或人们所敬重的老者。六十以西方国家是通过亚里士多德等人缜密的形式逻辑,以及后来从十六世
下的人,一般不用“享寿”。纪到十八世纪弥漫于欧洲的理性主义而产生的。理性主义注重形式论
简介死者生平,写出死者生前具有代表性的经历即可。证,对欧洲自然科学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通知吊唁、开追悼会的地点和时间。逻辑性强,重视表达的确切性,很难理解中国人的含蓄。死亡对东方人
署明发讣告的个人或单位及讣告的发布日期。来说是一件讳莫如深的事情,死亡的仪式高度程序公式化,小心翼翼
例如: 地掩盖着人们真实的情感,谁家死了人,无非报丧,拖走,烧掉,埋掉,
讣告拉倒。亲戚朋友无非是安慰两句,生怕在这种场合言多必失。而通过电
××大学××学院××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于年×月×日上影里了解的西方人的丧礼,却是截然不同的场景。气氛庄严肃穆,却全
午十时二十五分逝世,终年七十五岁。××同志毕业于××大学×× 无骇人之感,亲朋好友相聚,
系,以后一直致力于××领域研究,成为该学科的领头人。为人谦逊,平种,以表思念,葬礼倒
中西讣告文化对比探讨.pdf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