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海派小说.ppt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3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一章新感觉派小说
一、海派小说
海派是30以上海为中心的东南沿海城市商业文化与消费文化畸形繁荣的产物。他们依托于文学市场,既享受着现代都市文明,又感染着都市“文明病”。在艺术上他们更接近西方现代派艺术,有着较为自觉的先锋意识,追求艺术的“变”与“新”。代表作家有:刘呐鸥、穆时英、施蛰存等。
初期海派小说的特点
1、是新文学的世俗化和商业化。它受市民审美趣味的牵动,与政治性、社会性强烈的主流文学拉开距离。它表现市民的衣食住行、人际关系,相当地生活化。小说注重可读性,迎合大众口味,是一种“轻文学”。
2、过渡性地描写都市。这是指海派后来的发展,能在城市罪恶之中发现美,但初期对城市的认识是肤浅的。一支笔已经伸进了新式饭店、赌窟、跑狗场等消费场所,可现代文明的体验不足,显露狂放颓荡有余,这样,沉醉于物质享乐又感到负罪,心理上是扭曲变态的。
3、首次提出“都市男女”这一海派常写常新的主题。性爱小说成为海派表现现代人性的试验场,也是归宿。由于西方唯美主义的影响,增添了当时理解的“性自由”的色泽,遂造成一种“新式的肉欲小说”。 4、重视小说形式的创新。因为要表现的上海业已是一派洋气,因为上海的追新猎奇的风貌,在较快较早地输入本世纪各种外国文学新潮(尤其是唯美派和象征主义)的过程中,改变叙事切入的角度,尝试心理的、象征的、新鲜大胆的小说用语和多种多样的表达方式,便成为这批作家的时尚。
主要代表作家
张资平(1893-1959):
《最后的幸福》、《长途》、《上帝的儿女们》
叶灵凤(1905-1975):
《女娲氏之遗孽》、《菊子夫人》、《鸠绿媚》、《红的天使》、《紫丁香》
二、新感觉派
30年代在上海现代都市消费文化环境下形成的现代主义小说流派,代表作家是刘呐鸥、穆时英和施蜇存。新感觉派深受日本新感觉派和法国现代主义文学影响,注重以感觉和印象捕捉都市的色彩和声浪,表现都市的物欲人生,在小说形式和人物的心理剖析方面作出了富有特色的探索。
主要代表作家:刘呐鸥(1900一1939年)
小说集《都市风景线》,其中的短篇采用“新感觉体”,把当时上海刚形成的现代生活和男女社交情爱场景,尽情摄入。
《都市风景线》因能将本来是植根于西方都会文化的现代派文学神形兼备地移入东方大都会,才审美地发现了上海的“现代性”。作者将叙述者的“感觉”上升到最显著的层面,使人耳目一新地推出意识跳跃、流动的小说文体。刘呐鸥小说的意义在于说明:现代都市要用现代情绪来感受,都市男女的故事也不单单是猎取一点病态心理夸张地予以表现,而在于对城市人的生存处境的细加体验。
穆时英(1912一1940年)
人称“新感觉派的圣手”、“鬼才”等。初期的作品收《南北极》集,反映都市下层流浪汉的生活状态,从1932年起,写新感觉主义的小说,有了《公墓》、《上海的狐步舞》、《黑牡丹》、《白金的女体塑像》等作品,才完全显示出他的现代派品格。
施蛰存(1905- 2003 )
他的第一个短篇集《上元灯》,其中大部分小说都是用怀旧情绪来表达少男少女初恋的诗意和小市民生活,出版后获得好评。1932年主编《现代》,以写作《鸠摩罗什》为契机,之后有意地运用精神分析学说来创作心理分析小说,如《将军底头》、《石秀》、《李师师》、《梅雨之夕》、《狮子座流星》、《春阳》等,遂同穆时英的新感觉派部分地合流。
黑婴(印尼): 《1000尺卡通》、《雷梦娜》、《伞·香水·女人》、《咖啡座的忧郁》。 禾金: 《副型爱郁症》、《造型动力学》、《蝴蝶样》。

海派小说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yunde113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4-02-07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