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行为规范与法律救助.docx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 | 页数:约1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行为规范与法律救助行为规范与法律救助论文大学校园里的安全隐患和解决方法和相关法律知识财产安全篇一、大学盗窃案件的特征及防范措施及法律处罚(一)大学盗窃案件的主要特征共同点:实施盗窃前有预谋准备的窥测过程;盗窃现场通常遗留痕迹、指纹、脚印、物证等;盗窃手段和方法常带有习惯性;有被盗窃的赃款、赃物可查。特点1、时间上的选择性。2、目标上的准确性。3、技术上的智能性。4、作案上的连续性。5、手段上的多样性。6、动机上的复杂性。(二)大学盗窃作案人的主要伎俩主要目标是现金,包括存折和汇款单;其次是手机、电脑主件、随身听、相机等高价值又方便携带的物品;再次是价值较高的衣物。其主要的脱身伎俩有以下五招:一是骗二是逃三是混四是求五是凶(三)大学盗窃案件的防范措施1、居安思危,提高自我防范意识2、遵守纪律,落实学校安全规定3、提高修养,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四)发生盗窃案件后的应对方法1、保护现场,及时报案。2、发现可疑,及时控制3、及时报失,配合调查相关法律:刑法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一)盗窃金融机构,数额特别巨大的(二)盗窃珍贵文物,情节严重的高院关于盗窃案的司法解释第3条划分了盗窃数额的标准,5百~2千以上为数额较大5千~2万以上为数额巨大3万~10万以上的为数额特别巨大二、大学诈骗案件的特征及防范措施及法律处罚(一)大学诈骗案件及其危害性大学诈骗案件是指以大学生为作案目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财物行为的案件。这类诈骗案件由于它一般不使用暴力,是在一派平静甚至“愉快”的气氛下进行的,大学生往往容易上当。诈骗案件发生后,侵害了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学生心身受到沉重打击,轻者令学生烦恼或陷入经济困境,影响其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无法顺利完成学业;重者则会使有些受害学生自杀轻生或导致连环的治安及刑事案件发生,危害性极大。(二)大学诈骗案件的表现形式1、社交诈骗2、择业诈骗3、商业诈骗(三)大学诈骗作案的主要特征1、手段上的智能性⑴科技性高⑵迷惑性强2、方式上的多样性⑴假冒身份,流窜作案⑵投其所好,引诱上钩⑶真实身份,虚假合同⑷借贷为名,骗钱为实⑸以次充好,连骗带盗⑹招聘为名,设置骗局⑺骗取信任,寻机作案3、目标上的选择性。诈骗分子在高校中行骗,一般与受骗人都有过较长时间的正面接触,既可能有面对面的交谈,也可能有信函交往,还有可能是通过网络来认识的。只有与作案人有过比较多的接触才会将其作为诈骗目标,伺机作案。作案人常选择求人帮忙,轻率行事的;疏于防范,感情用事的;贪图便宜,财迷心窍的;思想单纯,防范较差的;贪图虚荣,遇事不够理智的;贪小便宜,急功近利的。(四)高校诈骗案件的防范措施1、保持健康心态,树立防骗意识⑴不贪私利,不图虚荣⑵知心知彼,心明眼亮2、克服主观感觉,避免以貌取人(五)发现诈骗疑点时的应对措施1、观察判断,有效识别2、巧妙周旋,有效制止(六)大学生受骗后的处置方法1、平静心态,及时报案2、提供线索,配合调查【核心提示】1、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务必要作到人人皆知,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2、提高警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辨别是非的能力3、妥善保管好自己的钱物,绝不能留过多现金在身上和宿舍里,及时交缴学杂费等。4、关好门窗,特别注意到旁边宿舍串门等,也要关好门窗,宿舍内贵重物品一定要锁好,不要随意放在桌上、床上,防止犯罪分子顺手牵羊。5、不单独赴网友之约,更不要到陌生和偏僻的地方赴约,不给罪犯可乘之机。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相关法律:《刑法》266条规定,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人身安全篇一、大学抢劫案件的特征及预防措施(一)大学抢劫、抢夺案件及其危害性大学抢劫案件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大学生为侵害目标,使用暴力,胁迫或其它的方法强行劫取财物的行为。(二)大学抢劫、抢夺案件的特点1、时间上的规律性2、地点上的隐蔽性3、目标上的选择性4、人员上的团伙性5、手段上的多样性(三)大学抢劫案件的预防措施预防抢劫案件的发生,要从思想上引起高度的重视,严格遵守学校制定的有关安全规定,并自觉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不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1、校纪校规

行为规范与法律救助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yzhluyin9
  • 文件大小41 KB
  • 时间2019-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