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韵澄论文毕业论文论文题目“公司+基地+农户”生产经营模式研究——以广东温氏食品集团为例院别经济与管理学院专业会计学年级2008级学号200824013125学生姓名陈韵澄指导教师杜彪完成时间2012年2月肇庆学院教务处制目录一、引言 1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现状及发展 1三、“公司+基地+农户”型生产经营模式的综述 2(一)“公司+基地+农户”型生产经营模式产生的背景 2(二)“公司+基地+农户”型生产经营模式存在的理论基础 3(三)“公司+基地+农户”型生产经营模式的合理性 4(四)“公司+基地+农户”型生产经营模式存在的问题 4四、广东温氏食品集团“公司+基地+农户”型生产经营模式的运作及绩效 6(一)广东温氏食品集团“公司+基地+农户”型生产经营模式的产生 6(二)广东温氏食品集团“公司+基地+农户”型生产经营模式的特点 6(三)广东温氏食品集团“公司+基地+农户”型生产经营模式的优势 8(四)广东温氏食品集团“公司+基地+农户”型生产经营模式的绩效 9五、完善“公司+基地+农户”型生产经营模式的政策建议 10“公司+基地+农户”生产经营模式研究——以广东温氏食品集团为例陈韵澄指导教师:杜彪摘要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各种新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在各种各样的合作组织中,温氏集团通过“公司+基地+农户”型模式,以企业为龙头,将广大农户有效地组织起来,共同参与市场竞争,解决了传统生产方式经营分散、低技术、低效益、抗风险能力弱等一系列问题,成为了现代农业产业建设的成功典范。本文以广东温氏食品集团为例,对“公司+基地+农户”型生产经营模式进行研究,探析该模式的运作机制,为该模式的完善提供一些政策建议。关键词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公司+基地+农户”型生产经营模式;温氏集团;一、引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村陆续发育并形成了一批新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这些合作组织植根农村,服务农民,在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推动新农村建设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在这些新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中,“公司+基地+农户”型生产经营模式的合作组织凭借其先进性和引导性,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农产品局部生产过剩与整体短缺的矛盾。通过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众多农民走入了市场,走上了增产致富的道路。其中,广东温氏食品集团正是该种模式的成功典范。本文以广东温氏食品集团为例,对“公司+基地+农户”型生产经营模式的新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进行研究。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现状及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在农村经营体制创新和农业产业化的实践中,我国各地陆续涌现出了大量各种类型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所谓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是指广大农民群众在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基础上为提高组织化程度而创建的一种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受益的经济合作组织,是农民及社会其他方面以资金、劳动等联合组成的从事经营或服务的经济合作组织,包括各类农民专业协会、合作社、股份合作组织等。它通常由某一区域内同类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提供者和利用者联合而成。这些组织的出现和发展,有效解决了农村经济发展中缺乏强有力的参与市场竞争的经营主体、生产至销售诸环节手段落后、抗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太弱等重大问题。我国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形成和发展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是依托主导产业创办。主要是围绕主导产业、主导产品创办,如广东省云浮市郁南县依托“中国无核黄皮之乡”创办的“云浮市名优水果生产流通协会”即是此类型;二是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创办。即由龙头企业发起,创建“公司+基地+农户”型模式的合作组织,带动广大农户走上了产业化经营的路子。全国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广东温氏食品集团”是这一类型的主要代表;三是依托农村能人创办。这种合作组织是为促成他人交易而从事农产品生产加销服务的经济合作组织。如“河北省河间市国欣农村技术服务总会”就是由当地棉花流通大户发起创办的。如今,以产业化方式经营农业已成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特征。从产业化组织数量和各类组织带动农户的能力看,“公司+基地+农户”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的主导模式。截至2006年底,全国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总数达154842个,%。其中,龙头企业71691个,%,联结龙头企业与农户的服务组70874个,%,未来还有持续上升的趋势,总体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数据引用自温氏官网。三、“公司+基地+农户”型生产经营模式的综述(一)“公司+基地+农户”型生产经营模式产生的背景农业作为一种产业有着不同于其他产业的特点,首先体现在产品上,农业生产受到气候、季节、土壤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任何一种因素的变化都会影响农产品的
陈韵澄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