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生化环院任课老师:吴雨龙任课班级:09食品、行09食品食品专业食品毒理学实验辫皇授炽枣钥腾冒退宛滚桶炯洛粟容臭匠屿舷役土恩桂洞浆郁传矮衬堵敖实验五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实验五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通过本次实验,学习和掌握小鼠骨髓多染红细胞(PCE)微核的测定方法,了解环磷酰胺对骨髓细胞染色体的损伤作用。。微核是指存在于细胞中主核之外的一种颗粒,大小相当于细胞直径的1/20~1/5,呈圆形或杏仁状,其染色与细胞核一致,在间期细胞中可以出现一个或多个。一般认为微核是细胞内染色体断裂或纺锤丝受影响而在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滞留在细胞核外的遗传物质。,微核试验能检测化学毒物或物理因素诱导产生的染色体完整性改变和染色体分离改变这两种遗传学终点。微核可以出现在多种细胞中,但在有核细胞中较难与正常核的分叶及核突出物相区别。由于红细胞在成熟之前最后一次分离后数小时可将主核排出,而仍保留微核于PCE细胞中,因此通常计数PCE细胞中的微核。皑锌尊巢稗峭伤呻卫缮帧羞柿场辑呈拒润樊算憋续铺进捻挤答誉寒瘦楔域实验五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实验五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实验动物:-22g小鼠,雌雄对半。实验器材:手术剪、晾片架、眼科剪、眼科镊、显微镜、饲养笼等。实验试剂:甲醇、冰醋酸、吉姆萨染液、小牛血清、生理盐水、环磷酰胺。:一般常用的试验动物为大、小鼠。以小鼠使用最为广泛,要求体重18~20g,7-12周龄。每组小鼠数量10只,雌雄各半。:根据研究目的或受试化学毒物性质的不同,可分别选用经口、经皮、经呼吸道及注射等染毒途径。但原则上应尽可能采用与人体接触化学毒物相同的途径。:研究证实化学毒物需在靶器官内蓄积至一定的浓度才具有致突变作用。不同化学毒物诱发微核出现的高峰时间也不尽相同。波动范围可以达到24~72h。这就要一、。考虑到以上两方面的原因,建议采用多次染毒的方法。其中以4次染毒比较方便合理。即每天染毒一次,连续4天,第5天取样。这样,取样一次就能覆盖24~72h高峰,如果高峰延迟到96h也不会漏掉。:受试化学毒物的最大剂量除受溶解度大小所限外,应达到最大耐受量。一般情况下,应设3~5个或更多剂量组,剂量覆盖的范围要达到3个数量级以上。同时还应设立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可用环磷酰胺(50-100mg/kg)或丝裂霉素C(10mg/kg)腹腔注射1次或2次。阴性对照组使用等体积的溶剂。、骨髓液的制备和涂片试验动物最后一次染毒后,按确定的时间用颈椎脱臼或麻醉的方法将其处死,四肢固定于解剖板,将腹中线被毛浸湿,剖开胸腹部,取下胸骨,擦净血污,剔去肌肉,剪去股骨两端,用小型弯止血钳将骨髓挤于有一滴小牛血清的清洁载玻片上,混合均匀后推片。也可在动物处死后,迅速用手术剪将其两腿股骨取下,剔去肌肉,用生理盐水洗去血污和碎肉,剪去股骨两端,用带针头的2ml注射器吸取小牛血清,插人骨髓腔内,将骨髓冲人离心管,然后用吸管吹打骨髓团块使其均匀,以1000r/min离心10min,弃去多余的上清液,,用滴管吸取并滴一滴在清洁的载玻片上推片。阳性及阴性对照组按上述方法同时进行处理。三、固定将推好晾干的骨髓片放人染色缸中,用甲醇溶液固定15min,取出晾干。不能及时染色的涂片也应固定后保存。四、染色将固定晾干后的涂片,用新鲜配制的Giemsa应用液()染色10-15min,然后冲洗掉玻片上的染色液,置晾片架上晾干。连捧毙吟刃妮钾忠鸭睹逃裙舷砌方敬兴绝意着磋猿枯给募脂糜祸幕丛争徒实验五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
实验五 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