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护理孙文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胰腺、胆道病变引起的出血,以及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等病变引起的出血。大出血是指在数小时内是出血量超过1000ml或占循环血量的20%,主要表现为呕血和黑便。常伴有急性周围循环衰竭。病因1、上消化道疾(1)胃十二指肠疾病:临床最常见的病因是消化性溃疡,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由于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物、嗜酒引起的急性胃粘膜损害),促胃液素瘤、其次胃癌、慢性胃炎、胃粘膜脱垂、十二指肠炎等。(2)食管、空肠疾病:可见食管炎(反流性食管炎、食管憩室炎)、食管癌、食管损伤、空肠克罗恩病、空肠吻合术后空肠溃疡等。2、各种原因导致的门静脉高压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3、上消化道邻近器官或组织的疾病(1)胆道出血:可见胆管或胆囊结石、胆道蛔虫病、胆囊或胆管癌瘤等。也可见术后胆总管引流管造成的胆道受压坏死,亦见于肝癌、肝脓肿或肝血管瘤破入胆道。(2)胰腺疾病累及十二指肠:如急性胰腺炎并发脓肿破溃、胰腺癌等。4、全身性疾病(1)血液病:可见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凝血机制障碍疾病等。(2)血管性疾病:过敏性紫癜、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等。(3)应激性溃疡:可见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脑血管意外、大手术后、烧伤、败血症、休克、呼吸循环衰竭等,各种严重疾病引起的应激状态,致使胃粘膜糜烂溃疡出血。(4)其他:尿毒症、流行性出血热、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结缔组织疾病等。出血量的估计:1、大便隐血试验阳性:5~10ml2、黑便:大于50~70ml3、呕血:大于250~300ml4、不引起全身反应:小于400ml5、小量出血(头晕、心悸、乏力):400~500ml6、中量出血(口渴、精神差、烦躁不安):500~1000ml7、大量出血(急性周围循环衰竭、失血性休克):。出血部位在幽门以下病人多数只表现为黑便,在幽门以上病人呕血、黑便的症状常兼有,但是在出血量小、出血速度慢病人也常仅见黑便。而幽门以下病变出血量大且速度快,血液可反流入胃也可有呕血。,循环血容量可迅速减少,致使周围循环衰竭,心排出量降低,可出现一系列表现,如头晕,乏力、突然起立发生晕厥、心率加快、出汗、脉细数、血压下降,皮肤湿冷,精神烦躁不安或意识不清等周围循环衰竭表现,也可有少尿或无尿,如有发生应警惕并发急性肾衰竭。,称其为肠源性氮质血症,一般在大出血后数小时血尿素氮开始上升,24~48小时可达高峰,(40mg/dl),3~4天后降至正常。其原因主要是上消化道大量出血后,大量血液进入肠道,血液中蛋白质的消化产物在肠道被吸收引起。,多数病人在24小时内出现低热,℃,可持续3~5天。~4小时后可有贫血。出血24小时内网织红细胞可增高,随着出血停止,网织红细胞逐渐降至正常。白细胞计数也可暂时增高,血止后2~3天即可恢复正常,但肝硬化出血病人如伴脾功能亢进,白细胞计数可不增高。实验室及其他检查1、实验室检查:血象、肝功、肾功等。2、内镜检查(24~48h内,可以直接观察出血部位,明确病因,同时可以进行内镜下止血治疗。)3、X线钡剂造影4、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治疗原则1、一般抢救措施卧床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呕血时误吸引起窒息,必要时吸氧。出血期间应禁食。2、积极补充血容量上消化道大出血时,首要的治疗措施是建立有效静脉通道,立即配血、迅速补充血容量。必要时及早输入全血,以恢复有效血容量。肝硬化病人需输新鲜血,因库存血含氨多易诱发肝性脑病。输液时既要及时有效补充血容量,又要注意防止肺水肿的发生。紧急输血指征:血容量明显不足、失血性休克、血红蛋白低于70g/L或血细胞比容低于20%。3、止血措施(1)药物治疗:、十二指肠出血,可遵医嘱用善宁、生奥定等醋酸奥曲肽类药物治疗。,对消化性溃疡,急性胃粘膜损害出血,可应用垂体后叶素止血治疗。,可应用H2受体阻断剂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还可用质子泵抑制剂以减少胃酸分泌,如奥美拉挫。,可减少内脏血流量30%—40%,临床上多用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2)气囊管压迫止血:现在临床上应用不多。适用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经鼻插入三腔二囊管,进入胃内后抽出胃内积血,然后注气,使胃囊充气,然后向外牵拉,以达到压迫胃底曲张静脉。此时再充气位于食管下段气囊,以压迫食管曲张静脉。持续压迫时
消化道出血护理查房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