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挖掘汉字背后的文化,点亮语文课堂的激情.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挖掘汉字背后的文化,点亮语文课堂的激情..doc:..挖掘汉字背后的文化,点亮语文课堂的激情摘要: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与深奥难解的古代汉语常识原本联系不大,但如果把它们融合在一起会怎样呢?如果我们在启蒙教育中大胆地应用汉字构造的“六书”说,或是运用《说文解字》来解决低年级识字、写字中所遇到的难题,说不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我也尝试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给学生渗透一些古代汉语知识。关键词:“六书”构造;说文解字;音韵常?R探究一:“六书”构造记生字《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规定:“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将小学阶段的识字量从原语文教学大纲所要求的2500字增加到3500字,识字量大大提高,但教学的吋间则无法随之增加,因此,如何给学生寻找一条捷径帮助记忆,这是我们所要下些工夫的。低年级的孩子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差,机械的“横、竖、撇、折、勾”的构字记忆对于他们而言无异于死记硬背,识字课的课堂缺乏生趣与活力,学习效率低下。有家长会说:“这样的识字课还不如我们自己在家一对一、手把手地教效果好呢!”因此,如何体现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作用?如何让“认真指导学生自学”真止付诸实际?姚敏老师的识字课给了我们青年教师些许启发。还记得大学古代汉语课上提到《说文解字》和许慎的“六书”时有这样一则小故事:清代有个叫陈山楣的人,曾经同他的好友王筠说过这样一段话:“苟于蒙童时,先令知某为象形,某为指事,而会意字即合此二者以成之,形声字即合此三者以成之,岂非执简驭繁之法乎?”在蒙学阶段的识字教学中,我们的古人反而更有法度,从汉字的源头说起,从汉字的构造解读。我们的汉字是目前世界上最为古老且实用的一种文字。汉字不仅具有表音功能,亦具备表意作用,是现今世界上少有的音意相结合的文字符号系统。只有抓住了汉字的这个特点,入手教学方能得心应手。首先提一提汉字的“六书”,对于汉字的“六书”,有多种表述名称及排序方法,在此,目前学术界多用的是许慎的“六书”说,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其中“转注”和“假借”是借字而用或借字注字的方法,不是直接的造字方法。低年段的教学屮,许多老师都会用到前四种基本方法。女II,我在听课时,一位老师在执教《识字4》中的“虫”字时,将其小篆的字形展示给一年级的孩子们,让他们从其蜿蜒曲折的字体中感悟造字的本意及字体的结构。在此,我有一点不成熟的想法想谈一谈,如果这位老师能将“虫”字从甲骨到金文到小篆,再到楷体这四个阶段的字体展示给孩子们看,将这一汉字的演变过程一一展现,相信孩子们的记忆会更加深刻。(附「'虫”字的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体)可能“虫”字的汉字演变过程展现的效果不够明显,但是“眉毛”的“眉”字,学生在书写时常常会将部首之外的这个部分写作“尸体”的“尸”,不用说低年级刚刚接触汉字的孩子们,就是五年级的孩子在写作文时还会写上一个缺了一小竖的怪怪的“眉”字。于是,我尝试着在习作讲评时在“咬文嚼字”的版块中,将“眉毛”的“眉”的字形演变过程展现给学牛,“眉”字的小篆和楷体字形皆由甲骨和金文作90。的旋转而得,那一小竖不就代表一小根眼睫毛吗?在《说文解字》中“眉,目上毛也。”也就是生在眼上方的弓或悄,看看源头字形,听听字意的解释,孩子们颇有兴趣,少了

挖掘汉字背后的文化,点亮语文课堂的激情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ttteee8
  • 文件大小27 KB
  • 时间2019-08-28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