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盖闻王者莫高于周文,伯者莫高于齐桓,皆待贤人而成名②。今天下贤者智能,岂特古之人乎③?患在人主不交故也,士奚由进④?今吾以天之灵;贤士大夫定有天下,以为一家。⑤欲其长久,世世奉宗庙亡绝也⑥。贤人已与我共平之矣,而不与我共安利之,可乎?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者,吾能尊显之⑦。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⑧。御史大夫昌下相国,相国酂侯下诸侯王,御史中执法下郡守⑨。其有意称明德者,必身劝为之驾,遣诣相国府,署行义年。⑩有而弗言,觉免。年老癃病,勿遣。【作者小传】本文选自《汉书·高帝纪》。《汉书》一百卷,东汉班固(公元32年~公元92年)撰。班固,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威阳市东)人。东汉著名的史学家。他历经二十多年写成的《汉书》是我》,但略有变更。全书有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起自汉高祖,止于王莽,记西汉一代二百三十年间史实。《汉书》评价历史人物往往从封建正统观念出发,以儒家的伦理道德作为标准,如对陈涉、项羽加以贬抑,即是显例。历来《汉书》与《史记》并称,史学家刘知几说《汉书》“言皆精炼,事甚该密”(《史通·六家》),则是其特色。高帝即汉高祖刘邦(前206年~前195年在位),字季,沛(今江苏沛县)人,汉朝第一个皇帝。他继承秦制,实行中央集权,重农抑商,奖励农业生产,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他在用人的问题上主张论功行赏,量才录用,反对任人唯亲。【题解】本文是刘邦征集人材的文告。他以王霸自许,从长远统治出发,把选才任人作为帝王事业能否成功的重要条件。文章很有气魄,显示出高瞻远瞩、今人不让古人的进取精神。【注释】①诏;诏书,皇帝的命令或文告。②莫:没有什么人,代词。周文:即周文王,姓姬,名昌,商纣时为西伯。在位五十年,国势强盛。伯:通“霸”,春秋时诸侯的盟主。齐桓:即齐桓公。姓姜,名小白。他任用管仲,富国强兵,九合诸侯,成为春秋时第一个霸主。③岂特:岂独,难道只。④也:用在句中,表示停顿。奚由:由奚,从哪里。疑问代词作宾语,用在介词前面。奚,何,哪里。⑤灵:威灵,有保佑的意思。以为一家:以天下为一家。以,介词。“以”后省宾语“之”(天下)。⑥宗庙:奉祀祖先的庙堂。古时把帝王的宗庙当作国家的象征。亡绝:无穷。亡,通“无”。⑦游:交游,这里有共事的意思。⑧朕(zhèn):我,我的。古时君臣都可称“朕”,自秦始皇时起,专用作皇帝自称。⑨御史大夫:汉朝仅次于丞相的中央最高长官之一。协助相国,掌管机要文书和监察事务。昌:周昌,高祖功臣。下:下达。相国:即丞相,秉承皇帝旨意处理国家政事的最高行政长官。酂侯(zàn—):指萧何。御史中执法:又称御史中丞,地位仅次于御史大夫。这里指诸侯国掌管监察、执法职务的长官。郡守:
高帝求贤诏翻译及解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