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全覆盖”工程内蒙古西部部分牧区旱情严重7月25日,几头牛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境内的草原上吃草。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防汛抗旱指挥部了解到,今年入夏以来,内蒙古中西部地区降水偏少,气温偏高,旱情发展迅速。特别是自治区西部部分牧区受旱严重,农牧民生产生活受到较大影响。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旱情主要发生在阿拉善盟大部、鄂尔多斯市西部及达拉特旗梁外地区、巴彦淖尔市山旱牧区、包头市北部、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乌兰察布市北部以及锡林郭勒盟西7月25日,一名牧民骑着摩托车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境内的草原上放羊。 苏尼特右旗人畜饮水难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地处干旱、荒漠草原,无水区占全旗总面积的86%,属旱灾频发地区。今年入春以来,受大气环流影响,该旗前期降雨较多,土地墒情略好于往年,,较历年同期多8%,0-20厘米平均土壤相对湿度为35%,高于去年同期19%。进入6月份以后整体降雨偏少,,较历年同期偏少37%,土壤墒情低于2013年同期值,0-20厘米平均土壤相对湿度为25%,低于去年同期34%,土壤水分不能满足牧草生长,致使部分返青草场枯萎,全旗范围内不同程度出现旱情,并呈继续发展态势。截止到目前,旱情依然没有减轻迹象,全旗共58个嘎查的2950万亩草场旱情严重,占全旗草场总面积的88%,,农牧民5832户,占全旗农牧户总数的84%,,直接经济损失近200万元。严重的旱情,也给农牧业生产和生活带来较大影响。部分嘎查村水位下降明显,农牧区人畜饮水困难,全旗因干旱造成出水量不足的机电井有400眼,1252户3941人、65万头只牲畜饮水困难,部分牧户已逐渐开始走场,全旗因旱灾走场牧户359户,走场牲畜17万多头只,其中旗内走场337户、16万头只牲畜,旗外走场22户、1万多头只牲畜,全旗范围抗旱救灾形势严峻。积极减灾降低损失针对当前旱情形势,内蒙古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巴利平说,面对严峻旱情,各地已积极开展抗旱服务救助工作,认真筹措落实抗旱资金和物资,全力做好抗旱减灾和人畜饮水安全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农牧业损失。另据记者了解,针对旱情,锡林郭勒盟盟委、行署召开全盟防汛抗旱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安排部署当前的防汛抗旱工作,派出督查组对防汛抗旱工作进行专项督查,并组织灾区群众开展抗灾自救,尽量减少灾区群众损失。积极采取各种抗旱措施,全力做好抗旱保民生工作。通过抗旱打井设备和拉水送水车辆,积极为牧民新打抗旱应急水源井,为边远地区用水困难的牧民拉水送水。以抗旱水源工程建设为重点,继续加大人畜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安排5700万元,计划新打机电井375眼,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同时,苏尼特右旗在摸清严重缺水地区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抗旱服务救助工作,认真筹措落实抗旱资金和物资,全力做好抗旱减灾和人畜饮水安全工作。截至目前,全旗已累计投入抗旱资金990多万元,先后出动抗旱服务队15个、水利工程技术人员150人,新建水源井75眼、,维修水利工程设施200台(套),投入抗旱拉水车辆400辆,(次),、36万头(只)牲畜的饮水困难,一定程度上缓减了苏尼特右旗农牧区人畜饮水困难。内蒙古将用3年时间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现阶段内蒙古自治区的城乡差距,很大程度是公共服务的差距。目前内蒙古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仍低于全,全区尚有22%的农牧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不足3000元。为此,自治区决定,用3年时间,在全区实现农村牧区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十个工程包括农村牧区危房改造、安全饮水、嘎查村街巷硬化、村村通电、村村通广播电视通讯、校舍建设及安全改造、嘎查村标准化卫生室、嘎查村文化活动室、便民连锁超市、农村牧区常住人口养老医疗低保等社会保障“十个全覆盖”。这“十个全覆盖”,涵盖了公共服务的主要方面,统筹兼顾了当前和长远,充分考虑了需求和可能,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对广大农牧民群众的着重承诺。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要求,各级都要拿出攻坚克难的决心和勇气,高度重视,立即行动,尽快摸清底数,制定规划方案,明确建设标准加强协调配合,抓紧组织实施,确保自治区成立70周年大庆前全面实现“十个全覆盖”的目标。扎实推进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自治区党委、政府决策部署的“十个全覆盖”工程,正在全区农村牧区逐步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是自治区自2014年起,利用三年时间,在全区统一实施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是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的生动实践,更是向自治区成立70周年的献礼工程。工程着眼于改善农村牧区居住环境、加强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牧区公共服务水平,涵盖了危房改造、安全饮水、街巷硬化、电力村村通和农网改造、
“十个全覆盖”工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