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发展性幼儿评价的实践与反思和反思幼儿幼儿.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发展性幼儿评价的实践与反思
黄芳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评价的发展性功能日渐凸显,本文着重从评价取向、评价情境、评价方法、评价手段、评价主体等方面阐述发展性幼儿评价的实践轨迹和经验,并对之进行反思。
【关键词】幼儿评价发展
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广大幼教工作者在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层面上的更新,同时也带动了教育评价观的变革。其中对幼儿发展的关注,已成为改革的一个重要标志。传统的教育评价多为终结性评价,重结果轻过程,往往淡化甚至忽略了幼儿是一个有着丰富内涵、不断发展变化着的个体。如何在新的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借助幼儿评价这一有力杠杆,对幼儿实施有效的研究和培育,已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根据新《纲要》的精神,我们致力于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探讨如何通过充分发挥幼儿评价的发展性功能促进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
一、新理念下的实践探索
(一)评价取向的多元化
促进幼儿的发展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新《纲要》明确指出:要“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因此,在教育活动中,教师的评价不再把幼儿对知识技能的掌握作为重点取向,而更多地关注幼儿各方面的发展。基于幼儿知识技能的评价,往往由于幼儿知识技能发展的局限性,导致幼儿屡屡遭受挫折体验,影响其学习情感与心理的发展;而基于多元取向的幼儿评价,则从纵向比较出发,全面赏识幼儿,使幼儿能较多感受成功与被肯定的喜悦,从而激发出更强烈的学习内驱力,使幼儿更容易登上发展的新台阶。
如对于绘画活动的评价,以往教师只侧重于幼儿是否掌握了绘画技能。现在,教师则更加重视挖掘绘画作品本身潜在的涵义,认可、赏识幼儿个性化的绘画表现;更加关注幼儿的所思所想,分析、思考绘画作品反映了幼儿什么样的情绪情感、生活经验与思维方式;更加注重幼儿的创造力、观察力、逻辑思维能力、整合能力等的表现,并期望能借此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研究幼儿的学习特质,为下一步的教育策略提供依据。同时,这种评价也更利于教师发自内心地肯定幼儿的发展,呵护幼儿的自尊心。
(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新《纲要》明确提出:“管理人员、教师、幼儿及家长均是幼儿园教育评价工作的参与者,评价过程是各方共同参与、相互支持与合作的过程”。这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师对幼儿单向评价的评价体系,使整个教育评价呈现出更为广阔和开放的新格局。在实践中,我们一方面强调家长的参与,努力提升家长在评价中的地位。如灵活利用家长开放日、每周填写一次的家园联系本、调查表、成长记录袋等,请家长参与对幼儿的评价,了解幼儿各方面发展水平,促进家长采取更优化、更艺术的教育方法。
另一方面,我们注重发挥幼儿在评价中的主体性地位,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自评和互评,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采取操作简单、形式有趣的评价方式,激起幼儿参与评价的兴趣,享受参与评价的乐趣,使幼儿在成为被评价者的同时也成为评价者。如让幼儿在“棒棒车”的墙饰上贴贴纸,以评价自己一周以来各方面的进步;让幼儿用花和星星的图案评价自己对交通标志的认识等。此外,幼儿还可以通过盖“表情章”,对自己今天的情绪状况进行自评;可以通过在“棒棒车”上相互盖章,评选班上“最佳进步明星”;可以观赏、评价自己或同伴的绘画作品与建构作品;可以在集体或小组讨论中参与互评等。这种自评和互评有助于幼儿学习客观地认识自我,并吸取

发展性幼儿评价的实践与反思和反思幼儿幼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tiros009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4-02-10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