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初探[J]高校初探探索[高校探索初探创.doc


文档分类:管理/人力资源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初探
徐茂华
摘要:在金融危机下高校应重视创业课程体系的建立。创业教育应该分为面向全体学生的普及性创业教育和面向少数学生的进阶性创业教育两个层次,普及性创业教育的实现主要借助于现有课程体系的完善,进阶性创业教育则要强调实践,应依托“案例教学”、“模拟创业”、“草根创业”和“精品创业”的“阶梯式创业课程体系”来实现。
关键词: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普及性创业教育进阶性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89年底在“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提出来的,是指以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基本素质为目标,通过各种可利用的教育方式培养学生创业素质和能力的过程。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是创业教育的核心环节,是创业教育观念转化为教育实践的桥梁,是创业教育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中介。一个合理、优化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创业教育的整体功能,从而更有效地实现创业教育的预期目标。有研究表明,在创业教育领域中,我国高校与美国高校的最大差距在于学科课程、课程教学领域的不同。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理念和模式,我们可以从教学目标、编排理念、教学内容、实施手段等方面探讨如何进一步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创业课程体系。
一、创业教育的价值取向与创业课程体系的基本目标
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指出:“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为使毕业生就业,高等教育应主要培养创业技能和主动精神,毕业生将愈来愈不仅仅是求职者,而首先是工作岗位的创造者。”不难看出创业教育的两种基本价值取向:其一是功利性价值取向:希望直接培养出创造新的工作岗位、创业致富的社会成员;其二是非功利性价值取向:培养大学生具有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和创业能力,以期在未来的岗位上发挥聪明才智创造性地工作、推动社会的变革。
基于上述判断,创业课程体系的基本目标也应在两个层面上开展。与非功利性价值取向相对应,创业课程体系应达成普及性目标,以提高全体学生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和创业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针对所有学生进行创业基本教育,使之更好地适应变革中的创业社会,让学生意识到在平凡的岗位上不断进取、建功立业也是创业,到艰苦的地方,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和进步更是创业。与功利性目标相对应,创业课程体系还需要达成进阶性目标,针对少数学生进行创业实践教育,通过创业技能的演练、摸索,为这些学生提供创办企业的资金技术咨询、开展创业竞赛等活动,使学生或学生团队能自我创办企业,实现就业岗位的自我创造和增殖。在高校创业教育实践中,只有将二者相结合,才能同时实现创业教育的两种不同价值。
二、创业课程体系的特殊性及其设置原理的选择
(一)课程体系及课程论流派
课程体系是一个或一类专业所设置课程相互间的分工和配合,它是教学计划的核心所在。课程体系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所培养人才的质量。课程体系总是在一定的课程原理指导下进行的。最具代表性的课程论有以学科为中心、以经验为中心、以知识结构为中心和人文主义课程论等几大流派。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论一直在我国高校占有统治地位,该理论主张将各门课程包含的事实、法则、结论都配置在一定的程序和系统中,根据学科知识固有的逻辑体系编排课程。以经验为中心的课程论以学习者的经验和与之相关的社会生活过程为基础来组织

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初探[J]高校初探探索[高校探索初探创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jemsbln680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4-02-10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