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孟子》的“而”.doc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2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孟子》的“而”一吕叔湘先生的《文言虚字》中说:“而”字的用法大别为二,顺接和转换[①]。作为连词的“而”,在古代汉语中是频率最高的虚词之一。而且,如吕叔老说的“顺接”用法在白话中无须用它,但在文言文中却用了。可见“而”的频率更高了。《孟子》中“而”字也随处可见,难得有几个章节不用“而”。本文拟从结构与语用上进行讨论。+而+动这种结构可称为“动宾型”,即“而”的两头都有动词,常带宾语,或顺接或转接。顺接的例子如:“退而有去志。”过宋而见孟子。转接的例子如:辞十万而受万,“仕而不受禄,”)此类动词的结构若具体分别则可有: 动+宾+而+动宾这类结构的特点是看似是并列关系,其实还可表示递进、转折等关系。其次是两个动词所带的是不同宾语。第三,此类句子的主语不现,多出现在对话中。表示并列的如:无罪而戳民,用之而成路。易子而教之。表示递进的如:闭门而不内,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莫如贵德而尊士。表示顺承关系的如:如枉道而从彼,见其礼而知其政,闻其乐而知其德,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而为诸侯,得乎诸侯而为大夫。表示动作先后的如:zhěn@①兄之臂而夺之食,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7章)再拜稽首而受。表示转折的如:过我门而不入我室。放饭流饮,而问无齿决。上46章)不传于贤而传于子, 动+而+动+宾这类结构的特点是共一宾语,在动作行为上表现为有先后,如:又顾而之他。选择而使子,反之而未尝与言行事,行之而不著焉。则闻而知之。以上所举是并列关系,诸句有转折和条件意味。 动+宾+而+,“而”后的动词可以及物或不及物,因而暗含宾语,如: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有放心而不知求。今又弃寡人而归,不知可以继此而得见乎?下列结构中的数量词,它们多数活用为动词,在表达上更简洁,如:千里而见王,不遇,故去,一日而三失伍。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谓+而+不+动这类结构在表意时是“肯定又否定”,如“三过其门而不入”,“久借而不归”,或者表示由于某种行为动作的结果,如“喜而不寐”、“闻王命,而遂不果”。“而”的意义往往是表转折的多,具体地说有下边几种类型。 主谓+而+不+动君子引而不发。今有无名之指屈而不信。兆足以行矣,而不行。父母爱之,喜而不志;父母恶之,劳而不怨,身死而不受。帝之妻舜而不告,上例各句同一主语、共同宾语,都有转折意义;“喜”、“劳”的主语分别为“之”、“孝子”的行为准则。的“受”之宾语是指“一箪食,一豆羹”一类的东西例的“帝之妻舜”是主谓短语作主语,“而不告”可补充为“而舜不告”。这样的句式与前两类不同,即“主”、“动”、“宾”各不相同,但都具转折义;其次,--都是单句,--是复句,是紧缩了的复句。 动+宾+而+不+动遗佚而不怨,è@②穷而不悯。受之而不报。无有封而不告。以上诸例的宾语都是句中的主动者:“遗佚”“封”赏的主人和送礼物给孟子的主人。又如:发而不中,恭敬而无实,以上二例的宾语应是:发弓箭而不中靶心、恭敬人而无实际行动。各例前后宾语的主动者都是同一的,其动作行为有先后之分,不能颠倒。 主+谓+而+动chí@③蛙谏于王而不用,谏于其君而不受。“谏于王”,向国王进谏;“谏于其君”,向他的国君进谏。两句的“不用”、“不受”的主语是国王、国君,宾语是谏的内容。这样的句子也有转折意味,只是主谓宾的关系复杂一点罢了。+而+ 动+而+动坐而言。则饥而死。1章窃负而逃,遵海滨而处,终身欣然,乐而忘天下。以上诸例的结构无异,仔细看却不尽相同,是单句,“坐”是“言”的状语;是个假设复句,“饥”是“死”的状语;是一个并列复句,是说舜背着他父亲逃走的事,“负”后省略宾语。因此“动+而+动”的形式其内容还得从上下文去理解。 数+而+动此类结构如“五十而贡”、“南面而征”,前者是作主语以“而”联谓语,后者是状谓间用“而”联结,例如:地方百里而可以王。方里而井,九一而助,国中十一使自赋。)上例中的的主语中心词省略,的“九一”,是九抽一,非九分之一。以上诸例的数词或数词短语虽较复杂,“而”用在里边只是起强调作用,强调其前边的内容。 不+动+而+动这可说是“动+而+动”的变体,但也有特点。以“不”否定第一个动作,但又证明后边的动作行为是前边动作行为的结果,用“而”来联接,也是强调对其前边动作的否定和后边动作结果: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故不劳而霸。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不劳而王”、“不言而喻”这样的结构”似曾相识”,是因为现代汉语中还保留这种表达方式。《孟子》也屡屡出现如“不税冕而行”、“不远千里而来”。“而”后的词可以动词或名词活用为动词。 动[①]+而+动[②]本类型较少见,找到三例:可以速而速,可以久而久,可以处而处,可以仕而仕,孔子也。士未可以言而言

《孟子》的“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653072647
  • 文件大小47 KB
  • 时间2019-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