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中国近代的改良与革命讨论题目:如何看待中国近代的改良与革命,专业班级:英语1204学生姓名:王肖赞学号:201219010404评阅教师:王晓东提交时间:2012—2013学年第2学期“改良与革命”讨论小组一、组员第三组:如何看待中国近代的改良与革命,学号姓名201219010404王肖赞201219010409王春201219010410陶飞201219010406位松涛201219010428魏亚慧201219010413徐灿201219010427闫灵二、分工组长:王肖赞发言人:闫灵PPT制作:陶飞会议记录:王春资料整合:位松涛、魏亚慧、徐灿如何看待中国近代的改良与改革摘要:在近代中国历史上,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与革命运动都是资本一帝国主义侵略所造成的民族危机的产物,又随着这种民族危机的加深而发展、成长。甲午战争的失败,激发了中国人民普遍的民族主义情绪和救亡热情。一部分人开始组织维新救亡运动,另一部分人开始考虑革命救亡。康有为和孙中山分别成为他们的领导人。关键词:中国近代史改良派革命派一、改良与革命的由来革命之与改良相对而言,是十九世纪中叶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革命兴起以后的事。在中国,革命与改良(或改良主义)两个词相对使用就更晚了。把用暴力反抗封建统治称作革命,是孙中山进行武装反清时才流行的。近代中国是在革命与改良的不断变革中曲折前进的,充满了革命与改良之争。怎样正确地认识和分析近代史上的革命与改良的辩证关系,改良的积极意义何在?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近代开启以来,中国遭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本身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经济文化遭到西方先进的资本主义文明的冲击。在这种冲击下,国内的腐朽势力愈益抬头,并与侵略势力结成联盟,阻碍中国的发展壮大。中国只有改变现状,奋发自强,才能自立于世界。那么革命与改良就成了改变现状的两条不同的道路。二、改良与革命的发展戊戌维新运动康有为领导的戊戌维新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起过进步作用、最具典型意义的改良运动。资产阶级改良派发动维新运动有两个目的:一是挽救民族危亡,一是发展资本主义。但这两个目的都没有达到。戊戌维新运动失败之后,便是革命运动的蓬勃兴起。中国近代史上的革命运动,矛头都是针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都带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其中,由于领导力量不同、革命前途不同而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合作反对北洋军阀的国民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对国民党统治的革命,都是典型的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个典型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提出了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三大主义作为反清革命的指导思想,较为全面、系统地阐释了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关于中国革命的目标、纲领和斗争方式。改良派与革命派思想大论战这种鲜明的政治立场,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同时也激起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政治上的保皇派的激烈反对,一场关于革命与改良的理论上的争辩势不可免。为此,改良派与革命派展开了思想大论战。思想论战围绕是否要用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是否要建立民主共和均地权的社会革命等方面进行。论战以革命派的胜利、改良派的失败告终。革命派能够取胜,并不一定因为他们的理论多么完美无缺;相反,梁启超们在对西方资产阶级思想
如何认识中国近代的改良与革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