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2).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高考目标定位】课程标准考试大纲考点搜索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①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及表现②新中国的社会生活新风尚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通讯工具的进步①铁路与公路的发展演变②水运与航空的发展③通讯工具的变迁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①报刊业的发展②影视事业的发展②互联网的发展与影响【基础知识梳理】:P62(1)服饰:①近代男装:长袍马褂(传统)、西装(传入,民国后流行)、中山装(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设计,综合中西服装优点)②近代女装:旗袍的改良,由宽松肥大向合身适体、短袍窄袖方向发展③现代服装:建国初,与政治生活联系,中山装和列宁装、连衣裙等苏式服装普遍文革时期,军装和干部服盛行改革开放后,由穿得暖向穿得好、穿得时尚、穿得个性过渡总趋势: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2)餐饮:①中国四大传统菜系:鲁菜、川菜、粤菜、淮扬菜②19世纪四十年代起,西方饮食文化传入。西餐馆各通商口岸陆续传入③西餐中的一些常用蔬菜、调味品、西式糖果、糕点、饮料进入百姓饭桌,受到国人欢迎。(3)居室建筑:①传统民居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四合院是北方地区的传统民居②鸦片战争后,在租界等西式住房开始大量出现③20世纪30年代前后,京津等地出现完全欧化的新住宅④中西合璧式建筑出现,如毗连式房屋⑤:P65(1)婚礼:①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到恋爱自由、婚姻自主②婚姻礼俗开始删繁就简,效仿西方的新式婚礼(2)丧礼: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丧礼开始简化,(一些城市)出现带有西方色彩的新式丧礼,建立殡仪馆与公墓②新中国成立后,由土葬向火葬改革(3)其他:①民国成立后,开始剪辫易服、破令放足等②会面礼:点头、鞠躬、。(1)西方文明的冲击;(2)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机器大工业和市场经济的发展)(3)政治社会变革的推动;(尤其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等推动)(4)科技革命的影响;(5)思想观念的变化。:P68(1)城市代步工具:人力车(洋车)→自行车→摩托车→出租车和家用汽车(2)交通运输业:①轮船:洋务运动推动1865年自行设计;1872年上海轮船招商局②铁路:19世纪末20世纪初收回铁路利权运动2006年青藏铁路贯通③城市:1906年天津有轨电车1924年上海公共汽车1969年北京地铁2003年上海磁悬浮列车④民航:起始:20世纪20年代初30年代中期:形成覆盖大半个中国航空网新中国成立后:所有省份实现飞机运营(4)发展特征:①动力:人力、自然力→机械力②技术:引进→自制自研③地区发展差别:城市显著,乡村缓慢④对象:平民化、普及化⑤进程:先慢后快⑥种类:海陆空,:P69(1)近代邮政:(近代之前:驿站、民信局)①1866年:海关开始试办邮政②1896年:大清邮政局正式成立,通信范围主要商埠和中心城市③辛亥革命后:改称中华邮政(2)近代电信:①1877年:丁日昌在台湾架设电报线,后线路遍及18省②1906年:创设无线电报③1932年:开设了国际无线电报业务(3)电话:①1882年:传入中国②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成立③20世纪80年代以后:通信技术和通信网络发展迅速④2003年第三季度末:、通讯工具的进步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1)促进了人员商品与信息的传递(2)使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大大加强(3)加速了城市化进程(4)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5)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6):P72(1)19世纪40-90年代:在华传教士兴起办报热潮(2)19世纪70年代起:中国人开始自己创办报刊(如:《昭文新报》)(3)维新变法运动中:成为推进变法、开启民智的重要手段,形成国人办报高潮,代表《中外纪闻》、《强学报》、《时务报》(4)民国成立后:通俗性报刊更加活跃,:P73(附:广播,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初,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广播电台)(1)电影:经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进口片到国产片的历程①1896年:在上海第一次电影放映②1905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第一部影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iang1982071
  • 文件大小616 KB
  • 时间2019-09-07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