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科学,( ): 111
!"#$%&’&()$*’+$),-$, .// 111213/
!!!!!!!!!!!!!!!!!!!!!!!!!!!!!!!!!!!!!!!!!!!!!!!!!!!!!!!!!!!!!!!!
中小学生阅读寓言过程的眼动研究"
陈向阳"" 沈德立
(湖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湖南, )(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中心,天津, )
04//31 5///15
摘要研究用眼动记录仪对小五、初二和高二年级各名视力正常学生阅读难、易两种寓言材料的眼动过程
./
进行了记录。结果发现: 无论是对同一难度寓言阅读理解成绩的差异还是眼动模式的差异,在小五与初二之间
46
显著,在初二与高二之间不显著,这说明对寓言真正理解的年龄在初中,高中只是进一步完善阶段; 材料难度对
.6
不同年级学生的眼动模式有一定影响,分别影响小学生的眼跳距离、初中生的注视次数和高中生的注视点持续时
间。
关键词:寓言阅读理解眼动
上,下颚放在一个型托上。然后对被试者进行眼
引言?
! 校准。
[ ,]
国内对寓言阅读理解的研究 4. 大多侧重于从随后向被试说明指导语:“当你读完文章并能说
阅读结果(阅读成绩)来间接地推测学生的阅读理解出寓意时,请你马上报告”。在完成准备实验并确信
过程,而对寓言阅读过程本身即时加工的研究尚未被试者掌握了实验的要求后,开始正式实验。呈现
[ ]
见过。在我国以往有关对中文阅读的眼动研究 527 课文的同时眼动仪开始记录,被试报告读完课文,眼
中,迄今为止,尚未有人考察过材料难度对眼动模式动仪停止记录,并清除屏幕上的内容,记录被试回答
的影响。那么,在中文阅读中,材料的难度对中小学的内容。
生的阅读理解过程到底有什么影响呢?本研究以眼实验数据的处理实验的全部数据用提
"#& 9+:
动记录仪为工具,试图通过眼动数据来考察中小学供的眼动分析软件进行分析,用
+!++@&A B)-C
生阅读理解寓言的即时加工过程,以期为寓言阅读进行统计处理。在实验过程中,有些被试
D&E"4/6/
教学提供心理学依据。由于头部移动、眼睛疲劳或其他生理原因,使眼动仪
方法无法记录到眼动数据或致使数据记录不准确,在进
"
行结果分析处理时,这些数据被剔除。统计的人数
被试研究采用的混合设计。被试为小
"#! .85 分别是:小五人,初二人,高二人。
学五年级、初中二年级和高中二年级学生。每组 47 43 4<
./ 结果及分析
人且视力和智力均正常。$
实验仪器美国应用科学实验室( )生产
"#" 9+: 不同年级学生对寓言的阅读理解指标的差异
的型眼动仪,该仪器每秒记录次,能记录$#!
0.//; 7/ 对寓言的阅读理解情况分别从阅读理解成绩、
被试在阅读过程中的眼睛注视位置、注视时间、注视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三个方面进行考察。考察阅读
次数、眼跳距离和瞳孔直径等数据。效果时采用美国阅读专家施道弗所提出的评
实验材料没有生字词、其内容为学生以前不 F6;6
"#$ 定阅读效果的方法:阅读效率阅读速度阅读理
熟悉的、长度为个左右字符的寓言个。其中 G 8
45/ 1 解率。
一个作为准备实
中小学生阅读寓言过程的眼动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